“2005年回老家安居区西眉镇探亲,骑龙村小学昏暗的教室、破旧的课桌、坑洼泥泞的操场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的求学经历,当时渴望知识,可家庭条件不允许,只读了两年私塾。”家住遂宁经开区嘉禾街道办事处明月小区88岁的刘图恥爷爷一边整理新收集到的书籍,一边讲述着自己对精神文明的执着追求,“那次探亲后,骑龙村小学的环境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脑海,书籍本是传承文明的载体,是精神世界的阳光,但通过走访多所农村小学发现,有些学校不仅教学条件很差,甚至连最基本的课外阅读都不能满足。”
本可以安享晚年,但刘图恥爷爷始终不忍心让农村娃娃像自己一样输在起跑线上,考虑到自己退休金不高、妻子身体不好等现实问题,他选择了一条常人无法理解的“拾荒之路”——通过收废品、捡破烂攒钱给孩子们买课外书,靠着这些换来的书籍为农村孩子们开启了一个不曾见识过的精神世界。这条拾荒路,一走就是15年。
不顾反对
毅然踏上拾荒之路
初见刘图恥爷爷的时候,他身着一件捡来的中学校服,拖着一小车捡来的废弃报纸,抢着帮忙才知道那车报纸有多重,走完之后才发现那条变废为书的道路都有多长。这份本不该属于八旬老人的重量,这位副县级退休干部却乐在其中15年。
2005年,刘图恥回老家探亲时,发现骑龙村小学的孩子们书本紧缺,连个像样的操场也没有。他拿出5000元积蓄,又筹集了8000余元,为学校修缮校舍,还“化缘”来1700多册课外读物,给每个班建起了读书角。然而,“农村娃娃无课外书”的情况不只存在于骑龙村小学,在遂宁市很多农村小学普遍存在,就算是把自己全部积蓄拿出来也只是杯水车薪。
一边思考着现状,一边面对着家里囤积的废旧报纸,刘图恥萌生出捡、卖废品攒钱的念头。之后便不顾家人反对,也不顾他人眼光,每天穿梭在遂宁的大街小巷,从垃圾桶、小区楼道、学校操场上寻找可以卖钱的“宝贝”。每隔一段时间,他就将分类整理好的废品卖掉,把钱攒下来买书,在卖废品的过程中他发现废品站有很多完好的书籍被当作废品处理,就和废品站老板商量直接用废品换图书。书攒多了,他就一捆一捆送到乡下去。
永不言弃
爱心感染经开儿女
最初,刘图恥拾荒换书的做法遭到了家人的强烈反对,街坊邻居、亲朋好友均表示不理解。但是他深知农村孩子求学不易,他说“人活着就要做事,儿女都有自己的事业,我不打牌、不抽烟、不喝酒,在物质方面没什么需求,就想在有生之年为农村孩子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来丰富自己和他们的精神世界。”
刘图恥的执着和爱心感动了身边人,家人、亲朋好友都从不理解变成了敬佩、支持和参与。他的妻子、孙女看到路边有丢掉的矿泉水瓶子,都主动拣回来;在外地工作的女儿寄回400余册儿童读物。遂宁市卫生局腾出一间底楼的库房给他堆放书籍,局机关和医疗卫生单位的同志们都主动将报纸、废纸、矿泉水瓶给刘图恥留着,有的主动送来,有的打电话让刘老去拿;小区的熟人把收集好的废报纸、矿泉水瓶放在他堆放废品的库房门外;三轮车夫张大爷每周免费给他拿废品去卖;废品站的老板主动把回收的书籍给刘大爷留着……就这样,经开区吴家湾社区及周边社区热心居民都以自己的方式支持刘大爷。
“刘大爷有时候在我这里卖完废品就在我这买书,有时候是直接拿废品来换书......日复一日地坚持了很多年,后来知道他收集书籍是为了给农村的孩子们送去,被他无私的精神感染,最近几年我们收到较新的书籍就直接送给刘大爷了。”废品站老板王女士说,回收废品十几年,一直觉得这个行业不体面,是刘大爷让我认识到了废品回收也能做出这么有意义的事情来。
截至目前,刘图恥收购赠送图书1.5万余册,支持建立农村小学爱心读书室5个,村卫生室阅览室5个。
废弃物品换来的不仅仅是书籍,还有对精神文明的传递。遂宁经开区党工委书记向莉说过:只要有阳光,雨终会停的,那么,除了努力,剩下的,就请安心地等待阳光。刘图恥不曾想过,自己坚持拾荒助学行为本身就是一道光,在照亮农村孩子精神世界的同时也温暖了一个又一个人身边人,吸引着一个个市民投身精神文明建设。除了拾荒助学,刘图恥扶贫济弱、拾金不昧、关老爱幼等精神也在全市范围内营造了共建精神文明的良好氛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