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五经》这套书大概是上学的时候买的,买了就买了,一直立在书柜里,很少有机会翻翻它。书柜里很多书有着同样的命运,被从书店搬回家后就受冷落了。《论语》是几年前开始接触的,是单位商学院的一门选择修课,觉得好奇,就选了。就在那一刻,我觉得我离不开《论语》了。
开始是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悔恨自己年轻的时候没有读到这本书,所以对孩子的教育,对自己道德水平的提高都没能帮上忙。可慢慢地,觉得不是那么回事,要是那时候就学习掌握了这些知识,可能会有所帮助,但不会像现在悟得明白,真正到工作、生活中去实践。我想这大概就是天意,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提前了不好,落后了也不好。老天在这个时候让我和《论语》相遇,不是偶然的。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有种欲罢不能的感觉,好像颜渊说的“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论语·子罕10》)有点茫茫然,还有点很清晰的感觉,就好像一个人对一件事无从下手,但他心里却很清楚怎么做,就是很难找到一条路,一个起点。
正是那段时候,心灵鸡汤文章大行其道,充斥于世,好像所有人的思想水平一下子都提高了,都来追求道德品质的提高了。有些很空,很假,无病呻吟,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很煽情,用一个极普通的道理去狠力煽一个故事,而这个道理就是《论语》里每一篇章所表达出的思想。
于是我决定动手,我不做鸡汤,我直接炖骨头,想原汁原味地来表达孔子的思想,这样就开始了《人生路上学〈论语〉》的创作。
期间得到很多朋友的支持和鼓励,他们写评论,发简信切磋交流,但更多的是加油鼓劲。也在这期间,受到很多公众号的约稿和培训机构的邀约,全部拒绝了,基本在计划的时间内完成了初稿的创作;也在这期间,粉丝量逐渐增加,现在大概接近九万了。在此对大家的厚爱表示衷心的感谢,谢谢大家一路相伴!
《人生路上学〈论语〉》断断续续终于完成了,历时大约一年时间。它共有278章,对《论语》499篇的内容进行详细的解读,从生僻的字、词到章节翻译到中心思想到今古评弹。每章都有提纲挈领式的题目,里面可能是《论语》里的一篇内容,也可能是二篇或三篇。译文选取现代国学三位大师的著作,钱穆先生的《论语新解》,杨伯峻先生的《论语译注》和傅佩荣先生的《解读论语》。对三位大师的经典翻译,着重在其有分歧的地方进行解读。很少对译文作推翻式的重新解释,只是对影响较大的一些全新解读加以引用和分析。每章的词语解释没有照搬三位大师的解释,而是参照他们的解释,结合古文言文词语运用特点,再大量查阅相关资料,给出本人认为是最妥贴、最合理的解释。每一章重点叙述的每一章的思想内容和现实意义,首先是原文所表达的思想,再者是作者的思想认识,再者是现实的参照意义。
谈道德修养的文章不免枯燥乏味,也有教条化,理想化的嫌疑,但《人生路上学〈论语〉》极尽言简意赅,极度地贴近事实说话,有的时候还努力试图想降低孔子的标准,让现实的人们较有信心地去走上人生正途,追求人生理想。
当初做这样的解读,首先考虑的是市场上的同类书不免有一家之谈的嫌疑,未免中肯,《人生路上学〈论语〉》的解释选择的三位中国影响力的国学大师,他们考据准确,功底扎实,资料翔实,能较合理地贴近原文含义;其次,作者并不一定完全尊重他们的解读,对于他们有争议的解读能清晰明白说明自己的观点,以期达到更合理,更符合现代人对道德追求的理解;再者不天马行空,不就事论事,对照我们的现实,对照我们的思想,作对比,作鉴别,发现现实问题,找出自身差距,让读者自己发现修养的重要和自己离高境界的距离,让其有一种努力修行的冲动。
本人拙以为,这是一本老少皆宜的读本,三位大师的翻译不用多说了,准确、平实,对理解原文有很重要的作用。而且作者的解读援用的论据都是《论语》里面的篇章,用经典来说明经典,一方面可以反复增强读者的记忆,另一方面避免繁冗的过度的解读,让思想偏离或出现牵强附会的偏差。适用人群有: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大中小学生、企事业单位领导和有志于品德修养的员工和社会人士。希望通过这样一部作品,可以推介到党政机关、学校和企业,实实在在地净化人们的心灵,提升人们的道德水准。
以后的日子将是非常痛苦的修订阶段,我本人最大的毛病就是做事马虎,不严谨,这样的人做修订真的有点勉为其难。但我想既然开始了就善始善终吧,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让大家看到一本没有低级错误,看上去还马马虎虎的小册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