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天涯好时节
美女与野兽的情人节

美女与野兽的情人节

作者: Athlon_BE | 来源:发表于2019-02-19 06:16 被阅读68次

2月14日,情人节。

图片来自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版权信息:free to use share or modify。

鲜花,巧克力、贺卡和约会,今天这些情人节的元素大多来自于现代商业的推动,就连圣瓦伦丁(Valentine)的名字也难以免俗——60年代意大利人把它用于服装品牌,虽然算不上顶级,但华伦天奴(Valentino)仍成功跻身于高级成衣奢侈品牌之列。

特尔尼的牧师瓦伦丁应该是死得其所的。因为秘密地成全了一对恋人的婚姻,瓦伦丁被克劳狄二世处于极刑;不过在死去两百多年后,他终于被罗马教廷封为庇护“爱情和婚姻”的圣人,瓦伦丁死去的那一天2月14日也被设立为以他名字命名的节日,最终演变为今天的情人节。

一个悲伤的故事,最后以一个欢乐的节日为结局,似乎在向人们诉说着世事难预料,沧海变桑田。然而,在情人节的演化过程中,瓦伦丁牧师的悲剧其实只是其中一个小小的插曲,情人节真正的源头原本就是欢乐的,它来自于罗马人肆意狂欢的牧神节。

牧神节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异教节日,本不属于基督教文化范畴之内。在基督教出现之前,罗马人就在2月13日到15日期间杀牲饮酒,庆祝牧神节,迎接春天的到来。到了公元五世纪,随着教会势力的发展,罗马教廷希望取消这个异教徒传统的节日,但又害怕招来民怨,因此便假借了瓦伦丁牧师的故事给这坛老酒换了个全新的瓶子。

罗马传说中的牧神,最早来源于希腊神话中的潘神。

虽然都叫潘(Pan),但希腊神话中的潘却没有中国历史上的潘安那么美貌,潘是一个半人半山羊的人物形象,长相粗鄙,喜怒无常,野性十足。他常年奔跑在田野森林之中,庇护着牧民和牲畜,是畜牧丰产的象征。

潘虽然长得丑,但好歹也是赫耳墨斯的儿子,爸爸和爱马仕同名,所以儿子的审美还是一流的。潘喜欢和追求过的女子都是些神仙姐姐,比如他骚扰过爱神阿佛洛狄忒,因为长得丑而没有成功;又如他追求过宁芙仙子(Nymph)厄科(Echo),因为长得丑而没有成功——当然,后者也幸福不到哪里去,因为厄科喜欢上的是临水自恋的水仙花纳喀索斯,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再如,潘还和咱们的天蓬元帅一样调戏过月亮女神塞勒涅(Selene),因为长得丑,一样没有成功。

鲁本斯笔下的潘神追求绪林克斯(Syrinx),后者只好变成芦苇来躲避。图片来自Web Gallery of Art,版权信息:free to use share or modify。

因为没有一个神仙姐姐愿意接受潘的追求,所以潘神最后不得不和他的羊走到了一起——此处隐去若干描述——考虑到潘本来就是半人半羊的物种,所以其实还好,不算跨界太远。

在很多远古文明之中,羊一直就是强大生殖能力的象征。上古时期,人类社会的生存离不开畜牧业的发展,原始人类对家畜的依赖渐渐发展成为对家畜的崇拜,所以在不少神话和传说中,牛羊这类的家畜往往象征着繁衍和丰产。

在这种背景下,半人半羊的潘成为了希腊人的牧神就很好理解了。

和西方不同,中国人很早就进入了农耕时代,男子种地,女子织布,所以对畜牧业的依赖不如西方那么强。在农耕文明中,可以耕地的牛在社会中的地位要比羊高出不少,所以在中国的神话传说中就出现了不少牛的形象。

同样和情人节有关的,就有七夕的牛郎和织女。

严格地说,七夕只是一个传统的女儿节,并不是所谓的中国情人节,现在人们顶着传统的招牌宣传七夕,其实背后也有着商业的推手。这是另外一个话题,此处按下不表。

牛郎和织女,实质上是中国版的潘和宁芙的故事,两者之间的区别主要有两个:第一,牛郎是人,不是半人半牛的怪物;第二,牛郎追到了织女,成了家还生了一双儿女。除此以外,故事的内核大致是相同的,无非就是单身汉子耍流氓嘛。潘在水边堵着绪林克斯,小仙女不得不变成芦苇来逃脱;而牛郎受到老流氓老牛的唆使,不仅偷看仙女洗澡,而且还偷走仙女的衣服,从恶劣程度上来说老牛并不比潘差多少。

偷衣服的牛郎。图片来自搜狐。

同样是偷看洗澡、偷拿衣服的梗儿,到《西游记》中就是另一种风格了。

唐僧被盘丝洞中的七个蜘蛛精抓去,孙悟空前来捉妖正好碰到蜘蛛精在泉水中洗澡,碍于男女之别,只好将她们的衣服拿去,却叫猪八戒去打。猪八戒是个见了女人就走不动的角色,看到水中嬉戏的蜘蛛精,哪里还记得打,只是化作了一条鲶鱼尽情玩乐去了。

这个情节是有两个硬伤的,一来女妖多会变化,哪里是少了一件衣服就能被困在水中的主儿?二来老猪的爱好师兄不可能不知道,把这么个场面交给八戒,悟空这火眼金睛是不是瞎了?不过,有意思的是,西游记中放浪的八戒也是个半人半猪的设定,而猪,正是农耕社会中人类最熟悉、最亲密的家畜之一。

随着希腊神话的罗马化,希腊神话中的牧神潘逐步演变成了罗马神话中的自然之神法乌努斯(Faunus)。法乌努斯是荒野、森林、田园和牧群的庇护者,工作内容和职责和潘是相同的。语言学家认为,Faunus是原始印欧语中“狼”一词在拉丁语中的写法,而牧神卢波库斯(Lupercus)以及牧神节(Lupercalia)同样有着“狼”的词根。

以狼作为崇拜对象,这在游牧民族的历史中是再常见不过了,更何况罗马这座城市和狼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相传罗马国王被胞弟篡位,其孪生外孙被人扔入台伯河中,所幸被一只母狼救起。母狼用奶汁喂养两个婴儿长大,最终兄弟俩杀死了篡位之君,在台伯河畔建立起了罗马这座城市。

罗马母狼乳婴的雕塑。图片来自Pixabay,版权信息:free to use share or modify。

可以共患难的孪生兄弟最终没能共荣华,手足相残中哥哥杀死了弟弟,母狼养大的娃果然具有狼性,这是后话不提。

尽管如此,在每年的2月中旬,罗马人都在传说中母狼乳婴的所在地——帕拉蒂尼山上的卢波库斯山洞举行纪念活动,祈祷狼神庇护罗马的牧羊人和羊群,这一庆祝活动逐步演化成了罗马人的牧神节。

再到后来,罗马人在牧神节的内涵中引入春天的元素,因为罗马人新的一年从二月开始。人们在牧神节里希望洗刷掉自己过去一年中的不洁和晦气,在新的一年中得到好运和好的收成,所以牧神节又渐渐被称之为净化节(Februalia)。在这一天,希望受孕和生产的女子走出家门,走上街头,而代表着净化之神的贵族男子们则会象征性地拿起皮鞭轻轻抽打这些女人,表示净化了她们的身体,使其容易受孕。

这个画面一般人脑补不了。

有意思的是,中国的神话传说中负责受孕送子的是观音,观音是男身女相,手持净瓶,里面插着一根杨柳枝。而牧神节上负责受孕送子的净化之神,同样由男子担纲,这些男子手持皮鞭,看上去受孕送子应该不假,但净化身体的功能可能需要打个折扣了。同样,杨柳枝是农耕文明的产物,而皮鞭则来自于游牧文明。

就这样,起源于原始生殖崇拜的牧神节,从纪念牧神潘到纪念自然之神法乌努斯,从纪念罗马的母狼乳婴到结合人们对净化和受孕的渴望,节日的内涵在历史的过程中逐渐发生了变化,牧神节变成了一个全民狂欢、青年男女相约相会的节日,并最终由罗马教会结合圣瓦伦丁的故事,演变成了今天的情人节。

文\Athlon_BE
2019.2.18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美女与野兽的情人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xwty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