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心理咨询,第一个接触到的专业名词是“共情”。看上去好像很容易,就是来访者有什么想法感受,咨询师说出来,让来访者感受到自己被理解和看到就行了。
可是,真的吗?“共情”很容易吗?看到一个来访者伤心难过,说:你很伤心难过,这就行了吗?在最初级的阶段,或许是这样。
最近参加朋辈督导,看到某些咨询师朋友仿如成为扮演的角色,能够模拟出角色的爱恨情仇,甚是赞叹。但是轮到自己却不是一回事茫然无措,所幸经过多次的练习,现在开始有一点点感觉了。
近期阅读的心理学书中的案例示范、学习家庭系统治疗课堂的即场演练、观看大师的督导课甚至大咖咨询师的心理解答栏目,无不显示着“共情”的重要性。
你能感受到案主的情绪吗?你能看到案主隐含的需要吗?你能理解案主此时的反应和行为模式吗?所有“共情”的话语并非文辞的修饰,而是综合了所学本领长期修炼下融会贯通的应用,大师简单的一句话已说到案主的心坎里,本不合作的来访也开始打开话匣,或者不只“共情”,连干预的方案也包含其中。呜啦啦,真是武林高手,让人看着也觉振奋。
可是,真的不容易,十年磨一剑!
我能做些什么呢?
无以解忧,唯有学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