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都有一种需要,叫做需要被他人需要。
我把它定义为渴望存在感、价值感。
在工作岗位,工作表现越好,就越有成就感,越有工作兴趣、动力,越积极,呈良性循环;
工作表现越差,就越有挫败感,越有压力,越焦虑、倦怠,呈恶性循环。
一个人看好自己,感觉自己有价值,就会发展出自信、自尊;
一个人不看好自己,感觉自己没有价值,就会发展出自卑。他自卑,可能就想去表现自己,就会变得自负。
孩子也一样:
有的孩子成绩不好,会自暴自弃。
有的孩子成绩不好,但会更加努力,奋发图强。
这就源于价值感不同。
所以我们家长要把高价值感给到孩子。
而有些家长,不但没有把高价值感给到孩子,反而天天打击孩子。
有一次讲座,一个刚上初一的男孩跟妈妈来听课,课后找到我,说要告诉我个秘密,我很好奇。
他说:“老师,您知道吗?我有几次考试都不及格。”
“嗯,对于成绩不好,你一定也很在意,感觉不太好,希望自己有进步吧!”
“是的,谁不想被夸奖?”
“那是对科目不感兴趣?基础不好,学习方法不对?还是不喜欢老师?”
男孩想了想,摇摇头:“有些题目,我是故意会的不答或者答错。。。考试分数低,给我妈气坏了。我心里特别痛快!”
后来我了解到,孩子的妈妈总说他笨,他就想:“我就笨给你看,看你会怎样?!”
这个孩子是不是价值感很低啊?全天下最愚蠢的家长,就是骂孩子是笨蛋的家长。这个笨蛋是不是自己生养的啊?不可以这样扼杀孩子的价值感。
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有超强的效仿能力和意愿,喜欢模仿父母做事,还喜欢帮忙,想去体现自己的价值,尽管很多时候是帮倒忙。
你家是否遇到过——
一天晚上,妈妈下班回家比较晚。一进门看到洗手间地上都是水,一片狼藉。4岁多的孩子跑过来开心地说:“妈妈,我能帮爸爸刷碗啦!”遇到这种情况,一部分家长可能是这样的:“你在做什么?弄的到处是水,不用你帮忙,你消停会比啥都强!快把手擦干净,躲一边去!”然后开始自己收拾。
一位智慧的妈妈,是这样做的——
“宝贝,你这么小都可以主动帮妈妈做家务了,真贴心,谢谢你!”妈妈蹲下身来,轻抚着孩子的肩膀。
“能告诉妈妈,地上怎么会有这么多的水啊?妈妈想,你肯定不是有意的吧。”
孩子说:“妈妈,我够不到厨房的水龙头,就把盆子放到洗手间的地上,一盆水我拿不动,我是用碗一碗一碗地接水到盆里的。”
“哦,那宝贝还是挺聪明的,知道自己想办法啊。”孩子高兴地点头。
“那妈妈给你出个好主意,好不好?我们以后搬个小板凳到厨房水槽这,踩在上边就可以够到了。这样省力气,也不会把水弄得到处都是了。”
“妈妈好聪明!谢谢妈妈!”
“那我们现在要做什么?”
“把地上的水擦干净。”孩子说着,就去拿墩布了。
接下来,母子俩一起收拾起来。
这位妈妈不断地在接纳、赞赏孩子,同时感受孩子的情绪,满足孩子被需要的需要,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并没有批评孩子帮倒忙。最终,赞赏了孩子做家务的行为,帮助孩子提高做家务的能力,也增进了亲子感情,而不是批评指责,扼杀孩子的价值感、自信心。
如果我们家长经常跟孩子说,你这也不对,那也不对,孩子感受不到自己的价值,渐渐地,孩子就不去努力,因为没有动力。所以,请肯定孩子的努力,赞赏孩子的品格,不要过于关注行为结果。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