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个朋友告诉我,他遇到了一件很郁闷的事情。
他在简书上评论了一个人的文章,大致就是发表一下与作者不同的意见,然后就被骂了。那位作者说他写作七八年了,现在还是编辑,你才写东西多久,就敢评论我作品的好坏?
这样看来,那位作者未免也过于斤斤计较,既然自己是元老级作者,又把我的朋友看作是一个初出茅庐之辈,为什么不索性谦虚一点,接受一下年轻人的“拙见”让自己显得落落大方呢?谩骂的结果是自己丢了风度。
越是从事文字工作的人,就越是容易将作品和本人划等号,自己的作品怎么看怎么好,正所谓“敝帚自珍”,文人相轻的故事,我们从来都不陌生。
“文人相轻”出自曹丕的《论典·论文》:“文人相轻,自古而然。”指文人之间互相看不起。
历史上文人相轻的故事有很多。
王夫之王夫之瞧不起杜甫,认为他的忧国忧民诗都是在“装腔作势”。如他在评杜甫《漫成》一诗时说:“杜又有一种门面摊子句,往往取惊俗目,如‘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装名理名腔彀;如‘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摆忠孝为局面,皆此老人品心术学问器量大败阙处。或加以不虞之誉,则紫之夺朱,其来久矣”;在评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时认为:“杜有‘剑外忽传收冀北’诸篇,大耍此一法门,声容酷肖,哀乐取佞口耳,大雅之衰也。”
还有一个经典的例子就是刘文典和沈从文的故事了。
国学大师刘文典刘文典是研究庄子的大师,才高气傲。
他讲:全中国懂庄子的就两个半人,庄子本人算一个,乌七杂八的算半个,剩下一个就是我。
刘文典瞧不起沈从文。沈从文没受过系统教育,而且还是个走自然主义地方特色的,很被学贯中西的刘文典鄙视。
沈从文晋升教授,他就不满意:
沈从文算什么教授?在西南联大,陈寅恪才是真正的教授,要是我给开工资,陈寅恪应该拿四百块,我拿四十块,朱自清拿四块,沈从文四毛钱都没有。他都当教授了,那我是什么?我岂不成了太上教授?
有一日,因为日军轰炸而拉防空警报。大家纷纷逃跑。
陈寅恪逃跑。刘文典逃跑。沈从文也逃跑。不巧被刘文典遇上了。
刘文典破口大骂:陈寅恪跑是为了保护国粹,我跑是为了保护《庄子》,学生跑是为了保存文化火种,你跑个什么!
看到这些故事都觉得这些文学大家简直坦率到可爱。
文人相轻的理由很简单。能成为我们知道的“文人”,其社会地位和名声不言而喻。我们都知道,天才都是自负的,王尔德就曾经说过:“除了天才,我一无所有”,他们的自信或者自负都来源于自己丰富的学识和天赋的异禀
事实上,文人相轻是同行的通病,但并不是所有的文人都相轻,“相轻”的大都是实力或名气相当的文人,互相瞧不上对方。
如果实力悬殊,最起码表面上是一团和气,相亲相爱。实力强的一方会作为长者鼓励实力弱的一方,实力弱的一方会崇拜实力强的一方。如果你实在要说反例,那往往都是螳臂当车之徒。
其实,比文人相轻更要命的是世人皆相轻。
才女看不起美女,认为她“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美女看不起才女,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
小资看不起暴发户,认为他“空有钱财,精神荒芜”;暴发户也瞧不上小资,认为他“装腔作势”;
有天赋的看不起勤奋的,认为他“资质平平,难成大器”;勤奋的也看不起有天赋的,认为他“投机取巧,胜在运气”。
前几天我看到有一篇文章,大篇的用双引号,说高晓松“知识基本都是扫盲程度的”、“天网恢恢,肥而不腻”,讽刺之情溢于言表,大概总结起来就是,你看他出身精英家庭,看的书基本上还和我差不多,懂的知识还不一定有我多,还不是全靠家世。
然后底下的评论很多都一股脑的倒向作者:“对,高晓松太恶心了,又肥又腻。”
之前四川九寨沟地震,又恰逢吴京的电影《战狼》票房大卖,于是就有了这样的言论:“吴京你的电影卖了这么多钱,为什么不给灾区捐一个亿?”
于是很多的键盘侠纷纷攻击吴京:赚这么多都只捐一百万,一看就不爱国。
再讲一个我身边真实的故事。
大学时,小林和小希都是班上英语的佼佼者。有一次班上需要选一个人去参加学校的英语演讲比赛,两个人都跃跃欲试。
但是名额只有一个,老师也很为难。最后选择了形象气质更胜一筹的小希。这个结果出来以后小林就很不满,在班上大肆宣传小希如何心机在老师面前表现自己,抢走了本该属于自己的名额。
他们轻视对方的原因,其实是对方拥有一些自己没有的东西,而自己无法坦然承认这一点。然后通过贬低他人,获得心理上的快慰。
每个人都会给自己一个定位,然后与周围的你认为可以与之相提并论的人去对比,在同一领域内,如果他过的比你好,你自然就会不甘心,然后心生嫉妒的小虫子。
“相轻”的结果必然是看别人不舒服,然后自己过得也不舒服。何不将心态放平,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提升自己远比贬低他人获得快感更有用。
小女子年轻气盛,才疏学浅,观点若是有失偏颇,还请多多指正~
【哈哈,都说了文人相轻,潜台词就是我说的都对,快来夸我。】
文人为何相轻
网友评论
相轻、相重亦不分文武
我不是针对谁 在座的各位 大家都是人 都会犯人的错误
你们都不许说我错了啊 因为我也是文人 我知道你们会相轻我 啥?不轻我 那我亲你了啊 所以还是你先亲我吧 然后大家互亲 来来来 走一个
喜欢了就去表白:评论 表喜欢 但要注意语言 有不同的意见不要发在评论区 微信或简信说 这样更让人接受
没有任何人的文字是不需要修改的
听取有用的意见很有必要
读者言辞不要那么激烈 毕竟写字不易
作者心胸不要那么狭窄 毕竟每人的时间都宝贵 能来到就是惊喜
相互体谅就没有那么多纷争
如果遇到特别过分的就避开或者另论 遇到极品的时候拉黑就好
何必浪费口舌 不值得
真正的读者不会只看到作者欠缺的一面
真正的作者也不会只听好的意见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另一个觉得“噫!这人真小气,观点不一样还不让人说了”😂😂
也唯有这种碰撞和交锋,才推动社会的进步,扯远了。
我观察这些相轻的局面,往往很受感动。 因为很少有人产生情绪暴躁和狗急跳墙的表现,更多的是重视,立即应战,继而你来我往,思想碰撞,以占据理论制高点为胜利,绝不至于出现鄙夷不屑甚至人格侮辱这种低级趣味的事。
文人,说到底是一群高素质的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