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武夷山九曲溪坐过竹筏的人,一定会记得,那个船工一定会给你介绍的错别字。在五曲的位置有一个“五曲幼溪津”摩崖石刻,这个石刻中的“幼”字的右边却刻成了“刀”字,而不是“力”字。
竹筏漂临五曲,但见岸边巨岩上有一行摩崖石刻:“五曲幼溪津”。据兼作导游的筏工介绍,“幼溪”是明代兵部侍郎陈省的号。陈省因受张居正牵连罢官后隐居于此十三年,为泛舟便利,自辟了一个渡口名曰“幼溪津”。津便是渡口的意思。
陈省对摩崖石刻情有独钟,在武夷山留下了几十处石刻。奇怪的是,他所有的石刻,“幼”字的“力”写成了“刀”凡有“幼”字的,那“幼”中的“力”均是不出头的。据说,等到自己有朝一日东山再起,重新复出时,这“幼”字自然就出头了。可是,这位陈省同志却一辈子也没能东山再起,所以这武夷山石刻上的“幼”字便永无出头之日了。当地人戏称:“当官不得志,专写错别字。”
陈省果真是将一腔愤郁不平之气寄寓在一个“(幺刀)”字中吗?
其实,或许不是这样。罢官的人多了去了,可能陈省也不至于要如此与自己过不去。
《汉语大字典》能查到这个“(幺刀)”字,指明为“幼”的讹字。讹字是指古代传抄、书写过程中字形发生了讹变的字,而后就被大家广为传用,也就变成了类似通假字或异体字了。在古代碑帖中,这种写法不乏其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