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婚姻育儿教育育言家
育儿笔记:花儿不会自己开放,孩子不会自己成长

育儿笔记:花儿不会自己开放,孩子不会自己成长

作者: 67f554e32bbd | 来源:发表于2017-12-07 14:13 被阅读311次

    镇长苗大叔 | 文

    图侵删

    一盆花,要怎么开才会最美丽?

    拿相机拍它,放在网上,供全世界网民瞻仰,这叫美丽吗?

    把花摘下来,压膜,保存,永远保持鲜艳夺目,这叫美丽吗?

    把花送给你最喜欢的人,看到ta脸上幸福的笑容,这叫美丽吗?

    还有很多办法,但没有一个是为花自身考虑,所谓的美丽,都是我们自己或他人的感受。

    一盆花象征一个孩子,怎么养花,是一个技术活。

    怎么培育孩子,首先是一个体力活。

    •  试着带一天孩子,你就知道有多累

    有人问,培养孩子,我们到底要花费多少心力?

    在和许多宝爸宝妈们聊天后,我发现大家有一个共同的情结——烦恼。

    带孩子,无疑是繁琐和费事的,也是备受折磨的。

    就拿我自己来说吧,如果轮到我接送孩子(大部分都是老婆接送,我还只是偶尔),这一天是这么度过的:

    早上6点-7点:起床,做饭,做简单家务,如果不想在家吃早饭可以7点。

    7点-7点半:叫老婆孩子起床,听段唐诗宋词弟子规什么的,穿衣,化妆,吃早饭,收拾东西,热车(冬天),etc.

    7点半-8点:送老婆上班,孩子上学。主要时间花费在车被堵在幼儿园门口,几乎每天都能看到有人为挪车争吵,不得不吐槽中国幼儿父母的素质亟待提高,只为了自己的孩子,完全不顾别人的方便和感受。

    8点-11点半:3个半小时的工作非常珍贵,但如果在单位往往各种会议、报告、电话,我的主要工作是写作,纯写作时间恐怕只有1个小时不到,大家都知道写作很多时候是靠感觉的,感觉刚来,一个电话给搞砸了。

    11点半-12点:去老婆单位接老婆回家吃饭,老婆会从单位带饭回来,我们自己根本没时间做饭,这是离单位近的“福利”吧!

    12点-12点半:和老婆一起吃饭,聊聊天什么的。

    12点半-下午1点:站了一上午讲台的老婆需要中午休息半小时,不敢打扰她,到点儿要叫她起床。

    1点-1点半:送老婆去单位上班。

    1点半-2点半:这一个小时是我每天最黄金的一段时间,然而,我每天都在这时候犯迷糊,大脑不好使,中午嘛,大家理解的,我从来不午睡,没时间睡啊!

    2点半-3点半:去单位上班了,要处理一些工作上必须做的事情。

    3点半-4点半:请假去幼儿园接孩子,有时直接送到老婆单位,如果方便了就放在自己单位。

    4点半-5点半:继续回单位工作,继续做事情,如果没事就写作,这1小时能干什么呢?靠运气了。

    5点半-6点:去老婆单位去接老婆下班,不过她怕我辛苦,一般都是坐班车或坐她同事的车,再步行一站地回家。

    6点-9点:这是陪伴孩子各种折腾的时间,看动画片,画画,识字,做游戏,做手工,看书……

    9点-9点半:给孩子洗澡,讲睡前故事,各种安慰,有时磨叽到10点。

    9点半-10点半:收拾孩子的“战场”,洗衣服,洗澡,洗漱,做简单的整理,已差不多精疲力竭。

    10点半-12点:这一个半小时,算是一天当中的第二个黄金时间,我可以安静地翻翻简书上的文章,有点儿小点子想写一写吧,却已困成狗。所以经常是,脑袋磕在键盘上,已经打出了N个回车M个无意识字母,被老婆催促着赶快休息,这都算通情达理的时候,赶上老婆大人心情不好,还要以“不和我沟通”、“没有夫妻生活”、“整天就知道写写写”等理由“审判”我。所以,常常,要把她哄睡着,我再偷偷爬起来熬夜加班,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已经不能超过凌晨2点了,饿着肚子睡觉,迎接第二天的到来吧!

    因为我们没有让老人带孩子,我不做就是老婆做,她常常陪孩子玩儿着玩儿着就打瞌睡迷糊了,看着她的样子,很心疼,宁可自己多承担一些。

    很珍惜孩子无忧无虑的童年

    然而,这还是孩子刚刚上幼儿园,没有什么作业,以后上小学了,该怎么办呢?

    所以,培养孩子需要花费很多心力,绝对不是有些所谓专家嚷嚷地那么轻松简单,你试着带一天孩子你就知道有多累。

    但是,有的人说,都这么累了,省省吧,比如陪孩子玩儿的时间,周末上兴趣班,带孩子去图书馆、羽毛球馆、科技馆等等,不能少去点儿吗?

    当然可以不去,就像你对待那朵花一样,任由它在那里生长、开放、凋谢,与世无争。

    •  花儿不会自己开放,孩子不会自己成长

    我们看着那些争奇斗艳的花朵,常常忍不住赞叹:真美啊!

    可是你知道吗?它们为了开花,可是历经了“磨难”的。

    无论是盆栽,还是野外,每一朵花的开放都见证了伟大的生命奇迹。

    成功养花的人不觉得什么,像我这种“手残养花终结者”,养什么死什么的人,深谙其原理。

    我坚持给花晒太阳,浇水,松土,甚至施肥,然而,它的枯萎是经常的结局。

    我羡慕那些睡觉都能把花养好的人,我知道是自己的方法不对。

    有人劝我别侍弄花草别太勤奋,我照做了,但是在我单位仓库里的几盆花,却也难逃枯死的命运。

    可见,养花真的很难,花儿不是自己开放,得需要精心科学培养。

    同样,养孩子也不容易,而且会更难,举个身边的例子吧!

    我认识一位妈妈,她是做小礼品生意的,所以非常忙,要经常进货、收发快递,有时会跑到浙江义乌亲自盘货。

    她的孩子一直由婆婆看着,她对婆婆照看孩子的一些做法表现了不满,比如孩子一洗完澡就要披上浴巾,出去玩儿要带口罩、手套,大夏天还要穿防晒服,搞的孩子很热……

    她就跟她老公商量,让婆婆回老家去了,叫了自己的妈妈过来,结果孩子刚带一周就感冒发烧了,再过了一个月,又生病了。她是隔三差五关店带孩子看病什么的,就连去给孩子上小提琴班,她妈妈去了好几次都找不到……她的生意是没法做了。而且,孩子在姥姥的溺爱下,养成了很多坏习惯。

    育儿笔记:花儿不会自己开放,孩子不会自己成长

    没办法,她只能把老妈“赶”回老家,又“请”婆婆来了。

    婆婆跟她讲:带孩子没那么容易,他那么小,哪里经受得了大人的马虎大意呢?

    这话说的在理,孩子,特别是小孩子,就像一棵刚刚出生的小花木,它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是有限的,很容易受伤、生病,我们大人所做的,就是让它们免除这种伤害,健康平安的成长。等孩子大一些了,他有了更强的抵抗力,这种保护才会慢慢放下。

    听家里老人说,过去那些艰难的岁月里,医疗条件不好,社会也不稳定,孩子长到老大了还会死掉,妈妈说,她一个亲姐姐就是七岁时得大脑炎死的,姥姥睡梦里还总是喊她的名字,当时附近还有不少得肺结核的,也都死了。姥爷活着时回忆,有一年霍乱发病,乱尸岗子到处扔着病死的孩子……

    所以,现在孩子们还是幸福的,社会和谐稳定,温饱早已不是问题,生了病可以去医院打针吃药。

    尽管如此,我们忧患的观念不能丢,对祖先们为生存而战的历史不能麻木,我们不能主观地认为:养孩子很简单,不仅安全方面不能马虎大意,对孩子成长的倾注也是需要细水长流的。

    •  注意环境的力量,它比你想象的大得多

    周末,和朋友聚会,期间谈到孩子择校的问题。

    朋友说,没必要那么在乎,孩子在什么学校读书,都差不多。

    我不同意他的观点。为此,我们争论了一番,他还说,马克思早就教导我们:内因决定外因,环境只是外因,孩子是内因,所以不必太在乎环境,重点抓好孩子这个内因就可以了。

    此话貌似听起来很有道理,也代表了一部分家长的观点,上什么学,读什么书,为什么你要为孩子决定?为什么要把孩子的童年搭在可悲的起跑线之争上呢?

    然而细细品味,才发现这是一个诡辩论。

    首先,孩子不太懂,如果你不做向导,他很可能跑偏,所以过分强调孩子的选择自由,不能不说是一种不负责任。

    其次,孩子虽然是内因,然而这个内因的诸多因素条件:原生家庭,天赋秉性,原始智商,基础情商等等基本已经定型,所谓内因,如果不发生变化,基本可以说就那样了,保持在某种水平范围里。

    比如说我家孩子,他从小就喜欢涂鸦,弄得满墙都是,搞得我很烦。恰巧,我又不是一个喜欢画画的人,也教不了他什么,而且最初对他这个喜好充满“敌意”。

    孩子也曾经把这种涂鸦的水平保持了好几年,我曾经确信他没有绘画天赋,经常冒一句:“画的都是什么玩意,太难看了。”说实话,他也确实画的挺难看,虽然后来他自诩为小梵高、小毕加索。

    哈哈,看到这些画,我觉得自己的智商不太够用

    直到有一天,我带他去中国美术馆参加一位同事的画展,他在每一幅画面前站了又站,不肯离去,他说阿姨画的太好了,我也想画出来。

    我说,那你就跟阿姨学一学吧。其实我同事很忙,也就带他了半个下午。

    但是,让我没想到的是,在几个月后的某一天,孩子突然拿出一幅画给我看,我都惊呆了,怎么这么漂亮?这还是“小梵高、小毕加索”的绘画水平吗?我感到惊叹。

    那天晚上,我在育儿笔记上写下了一句话:如果不带孩子去美术馆,如果他没有得到画家阿姨的点拨,也许他将永远保持胡乱涂鸦毫无美感的水平了,现在我可以自豪的称呼他“小梵高、小毕加索”了,但,这只是一个开始,也许后面会更精彩。

    所以,我给他报了美术兴趣班,那种不用太计较技法,只提供一个可随时被大师指导的绘画环境,老师是抽象派的,和罗红摄影艺术馆那些前辈平起平坐,最近,我发现孩子的绘画水平又上了一个台阶。

    由此,我得出,内因决定外因虽然没错,但当内因没有太大变化时,就需要通过外因,来激发内因的内在动力。

    从这一点来讲,环境的力量是不可小视的,当我们的原生家庭、孩子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打算考虑仅靠自己的教学力量帮助孩子成长时,我们应该谨慎,这可能是你忽视环境力量因素,关上孩子成长之门的危险做法。

    我不知道有几个人会像郑渊洁那样有着独特而新颖的育儿理念,或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也不知道郑家公子教育地怎么样了,但我依然对这种做法表示怀疑,我认为大多数家庭没有能力独自培育一个孩子,必须借助外部力量让他成长。

    那么,环境的培育是大多数孩子成长的必由之路。

    也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讲,环境的选择就成为了检验孩子成长是否有显著成效的一个决定性标准。

    一个去了哈佛大学的孩子,他一定懂得读书学习的重要性,因为在那里,无论多晚,无论在什么地方,校园的许多角落,都有人安静的读书,这就是氛围,这就是环境,在这样的氛围和环境中,他很难染上别的不良风气。

    如果在一个二三流的废柴大学,除了吃吃喝喝打架斗殴泡妞瞎搞,谁还记得学习是谁家二大爷的亲戚?在这样的环境中,就算你想认真的学习、好好的做人,谁能答应你呢?

    中国有句古话叫: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想,人既然称其为人,就不是圣人,若非圣贤,谁能无过?既然有给自己过错的理由,就不可能不会被环境所熏染。

    我一位农民工兄弟,他喝多了对我说,上学那会儿,背题,考试,我觉得忒没劲。我就懒得念书。是我脑子笨吗?告诉你,你们能背的我一样能背。后来怎么着?打工潇洒吗?当然潇洒,三顿饭没着落,爱在哪儿吃在哪儿吃,爱吃得着吃不着,哪像你们,还有食堂,还有津贴。唉!还是让娃好好念书吧,那些天天说“读书没用”的,我操他大爷,真坑人。我当年就被人从老家带出来,这么多年了,今天重复昨天的,没长进,没意思,纯混饭吃,真特么后悔啊!

    想起龙应台在《亲爱的安德烈》里写的那句大家耳熟能详的话——

    “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

    怎么才能有成就感,有尊严,快乐地生活呢?需要我们抓心挠肝地为孩子争取更好的培养环境。在很多时候,环境资源是稀缺的,入场券是有限的,座位是绝无仅有的。如果没有争取环境的睿智,孩子就不会有登峰造极的成长体验。

    在恶劣环境中挺拔不屈的人毕竟是极品少数,我们不用那么忍着假装清高,也不要看不起那些整天为了孩子入学、择校、买学区房、报特长班而奋力折腾的家长,他们都是真的在为自己的孩子认真负责。

    如果你没有孩子,如果你的孩子还没有到达那个年龄阶段,或是你还没有把孩子培养成一个自主健康成长的人,请不要忽略环境的力量,它可能会重塑你的育儿观,并为你的孩子带来更大的福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育儿笔记:花儿不会自己开放,孩子不会自己成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axdi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