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臧克家书
图片来自百度在中国的传统观念里,一个完整的人生应该包括童年、青少年、中老年。
童年是游戏和学习的时候,青少年是以学习为主的阶段,其次是成家立业,成家在前,立业在后,只有成家了才能稳定心性,然后发展事业。到了中年,通常事业上会有一定成就,养家糊口是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上有老下有小,也通常是压力最大的一个阶段。到了老年,我们追求“安享晚年”,孙儿绕膝,父慈子孝,看起来貌似是非常不错的人生。
然而纵观我们身边的人们,他们不一定有幸福的童年,假使都有条件接受教育,青春期一般都被升学的压力压得透不过气来,到得工作有了,家庭有了,很多人甚至没有时间去享受跟孩子在一起的时光,被巨大的经济压力推着不断前进,停下来喘口气的时间都没有。倘若身体健康状况尚好,可以顺利地到达老年,好不容易退休了,却没有时间做自己的事,而是要帮助自己的孩子挣钱或带小孩,于是一些老年人背井离乡来到陌生的城市,到老了都不能自由。生活就像一个巨大的漩涡,一代又一代的人不断地卷进去、卷进去。
随缘旧照,顺心而活我们更多是为了活着而活着,我们似乎很少停下来考虑一个问题:我们想要什么?我们为了什么活着?
在中国的传统观念里,“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因此为人父母者,做什么都是为了孩子,近些年高考后出现中年夫妇离婚潮,其实婚姻早就出现问题,但是为了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庭,拖到高考后再离婚,这是想当然地“为孩子好”,尽管国家实行了九年义务教育,但还是有无数的年轻夫妇将孩子扔在老家成为留守儿童,而自己则跑到遥远的地方去挣钱,也是为了孩子好。这里面有一部分是生活所逼不得不出去,还有一部分完全可以将孩子带在身边而只是为了自己生活更方便。
然,我们将孩子带来这个世界我们有义务让他(她)过上好的生活,接受良好的教育,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我们是不是在各种理由与借口中迷失了自己?当我们以工作为借口避开孩子给我们带来的麻烦时,当我们在一年又一年的疲于奔命中拖垮了自己的身体的时候,当我们在工作的挫败中无限失落时,我们是否想过自己是为什么而活?我们想要的究竟是什么?
也许,我们早已迷失在他人的眼光、评价和认可中,我们迷失在与他人的对比中,我们迷失在这个社会的物欲横流中不能自拔。到头来,我们快乐吗?我们想要的东西得到了吗?我们正确地对待了自己的家人吗?我们对得起自己吗?
也许,很多人只有到了生命的尽头才会去反思自己这一辈子究竟值不值得,但是,我们千万不要等到生命的尽头才去考虑和反思这个问题,因为一切都已经晚了。不管我们做什么,不管我们确定了什么目标,都要思考这个问题:这是我真心想要的吗?它能带给我美好多于不好吗?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盲目地结婚、生孩子、选择职业以及任何目标。
不管你是为了孩子还是家人还是其他,首先都要为了自己,在兼顾众多人的利益的同时,要保证你是为了自己而做出最正确的决定。
我是小文艺,缘于和老师、同事的交流,有感而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