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刘向整理周朝简册,有一本起名《战国策》。于是乎后人将东周划分为春秋时期、战国时期。尤其今天学者,习惯使用“春秋战国”,而淡忘了“东周列国”。
那么,《战国策》成书之前,西汉人著书行文,如何说东周不同阶段?一般借用《太史公书》年表,称“十二诸侯”期间、“六国”期间。
实际上,司马迁制《十二诸侯年表》、《六国表》,只是方便读史,没有对周朝划分时期的意图。
《十二诸侯年表》的时间段,“自共和,讫孔子”。《六国表》的时间段,“起周元王”,“讫二世”。显然,司马迁没有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的概念。他关注的,是记史连续性。
后人研究历史,对一个朝代划分不同时期,这是必要的。周朝分为西周与东周,因有“平王东迁”事件,且之后未出现王室中兴,这一划分,是符合历史事实的。但是,因孔子《春秋》、刘向《战国策》,先将东周分为春秋与战国,再去找标志性历史事件,这就有点罔顾史实,为了划分而划分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也是战争不断,楚国君也曾僭越称王。也就是说,战国时期的特征,春秋时期也出现了,只是程度不同,却没有实质分别,也就是没发生质的变化。
应该说,几千年历史长河中,周朝乃华夏文明的高光时刻。诸侯国争霸、战争,掩盖不了周朝在物质生活、人文思想等方面,所取得的耀眼成就。当然,传统文化的源头,有待考古发掘。但其根植于周朝,是确定无疑的。当下,多讲周朝,少提“春秋战国”,这有利于外国人全面地、准确地认知先秦史。
![](https://img.haomeiwen.com/i28328017/95b93cfce87b7904.jpe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