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共读经典,学做老师

共读经典,学做老师

作者: 爱一枝莲 | 来源:发表于2022-07-18 22:13 被阅读0次

时间:2022年7月17日下午3:00—7:00

地点:腾讯会议 370643260

主题:How to Teach English第一、二、三.章共读

领读人:王虹同学:第一、第二章,王彩琴老师:第三章

有幸跟随王彩琴老师和她的研究生一起共读经典,蹭听她们的共读,感受真读书、读真书、书读真的幸福。

7月9日,王老师告诉我这次共读的书目是How to Teach English,我迫不及待要求加入。因为之前我和老师们共读过一次,但还是一知半解,就顺势恳请王老师能否让我带几个人参与。值得庆幸的是王老师同意了我的请求,我们有6个人和我一起加入王老师他们的共读活动。

7月10日晚上,我们7位老师成立微信群,我把How to Teach English 的电子稿发在群里,提醒大家开始阅读。

7月14日,王老师公布了第一次共读的时间和内容,前三章内容一次共读完,这对我来说是一个挑战。

期间,我一共读了4遍。第一遍通读,遇到不认识的单词直接跳过去,了解了每一章的大概框架和主要内容。第二遍我开始查字典,把不认识又猜不出汉语意思的单词一个个标注、写上汉语意思,勾画重点词组或句子。第三遍,我一边阅读一边记录,梳理了每一章的主要信息,把关键内容整理在本子上。第四遍我又通读一遍,试着看看哪些部分可以和自己的实际教学关联起来。

7月17日下午四个小时的共读结束了,我对教师角色、学生学习等书本知识有了新的认识,更感受到王虹同学的走心、王老师的用心、同伴的恒心,同时也批评自己的不专心。

当王虹同学开场对比共读书的两个版本,我才意识到自己的不用心,想当然以为自己有以前的纸质书就没有打开电子版确定一下有没有区别。在实际教学中,这种想当然也带给学生学习带来很多负面影响,想当然以为学生肯定会,想当然以为易错点是什么,想当然确定学生做错事的原因……去年跟随鲁子问老师学习,我最大的收获就是遇事都要找evidence来支撑自己的观点,而不是“我觉得……”“我以为……”当王老师问我对作者的了解,我意识到自己拿到书后应该查找关于作者的信息,只有对作者有了深入了解,才能明白他写这本书的目的意图,他基于什么情境才写了这本书,这都将对我们阅读本书给予指导和引领。当我提到思维导图,瞬间脸红了,我意识到自己梳理的根本称不上是思维导图,就是一个简单的表层的信息梳理。我今天和同伴一起设计了一份KWL表格,希望接下来我们能借助表格更清晰自己想学什么、学到了什么。当王虹同学领读时,我意识到自己语言功底的薄弱,在自读的时候,很多句子的意思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不是不“言”,而是“言”不清楚,自己好像明白点儿意思,却又不能用语言表述。听到王老师的解读,更是汗颜,老师每次的诠释都清晰明了、准确到位、深入浅出。学然后知不足,学然后知差距,唯有继续努力提升自己。

听王虹同学一丝不苟的领读,看她对文章不同颜色、不同方式的批注,让我感受到学习策略的关键性,功夫在哪儿,成就点就在哪儿。王虹同学分享时对多元智能理论、英语在线测试的补充,让我感受到她的知识积淀,平时学了什么,她心如明镜,随时调用。王虹同学对“一生一世界,一地一文化”的解读、对之前老师讲过的说课环节回忆都让我感受到她理论联系实际的本领,把读到的理论联系自己的实际举一反三。王虹同学还让我感受到她的担当,前两章的分享当天花费她2个小时,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前期准备她不知道用了多少个“两个小时”才完成备课。昨天她是最累的,但一定也是收获最大的,一个人的能力都是在做事情中一点点培养起来的。

王老师更是让我感受到真爱和被爱,看似犀利的“怼”,听似“难听”的批,无不包含了她的深爱,只有这种“戳心”的话语才能抵达我们的内心深处,刺激我们真正改变,也让我明白良药苦口的真正含义,明白她的使命感。王老师的回到人的原点看教育,站在生命高度看教育,让我感受到学科育人的迫切性和重要性。这些天听刘鹰老师和张连仲教授、李力教授的三人谈直播,更加明白王老师的中原教育梦,明白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含义,明白王老师说的教学生学会做人做事,学会生活思考。

王老师刚开始的提问,我感受到她是在做学情分析,通过互动问答,了解我们目前对本书的了解程度,在同步备课,决定她一会儿要讲什么。我想这也是她在王虹同学分享前先告诉我们教师应具备的知识、好教师标准、高效能教师的特征等知识的原因,为我们进一步理解做铺垫。王老师在分享过程中适时的补充和打断让我体会到课堂上教师的角色应该是什么,课堂上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帮助者、喝彩者……王老师借助《卖火柴的小女孩》让我明白教材的功能,教材就是一个载体,没有难易之分,问题的设置、活动的设计,简单的语篇可以深教,有难度的语篇可以浅教,这一切都基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点,依据学生的认知、尊重学生的认知。王老师讲解动机的类型,提醒我们要关联,提前学习动机相关的词汇,由知导行。作为教师,我们要研究学生的好奇心在哪儿,兴趣是什么,最近发展区是什么,才能满足并保持动机,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讲解单词学习,王老师举例让我们明白如何帮助学生“学”单词,而不是教师“教”单词,激发学生学习欲望,让学生感受到单词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成功的愉悦性,让他们感受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教师只是教练,只能帮助他们学习。教师所能做的就是对学生产生影响,优秀的教师首先是一个优秀的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人格魅力,帮助他们成为真正的自主学习者。

读梁树丽老师的感悟,感受到一位老师的积极和优秀;读群里研究生的感悟,感受到她们的专业和博学;看群里我的6位同伴,感受到她们的努力和上进。我明白了王老师说的成长永远都是自己的事,一个主动成长的老师一定比一位被逼着成长的老师成长速度要快得多。不能想象丽敏是如何在一个人带着几个月大的孩子情况下坚持参加共读的,她在共读的4个小时是如何哄孩子的?不能想象清慧如何在带着俩孩子的前提下坚持共读并及时提醒我们共读的安排和细节,她是如何安排她家俩娃的?嘉琪虽然一个人,没有太大家庭负担,但她对学生的爱众所周知,平时更多的时间花在学生身上,放假一直又想多陪陪父母。超然假期要陪着她家可爱还要继续留九年级,玮丽既要陪孩子又要忙着学校暑托的事,瑞琦一直忙着备课讲课。如果不想参加共读,可以有很多很多借口来说服自己;如果想学习提升,也有很多很多种办法来克服困难。唯一能决定自己是否可以走得更远的就是态度。

感谢王老师的引领,感谢研究生们的滋养,感谢同伴的信任。一群人,一条心,一个梦,一起追,努力寻找更好的自己!成长,从阅读开始;成长,从行动开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共读经典,学做老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bodi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