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文字゚灵感💋桥头书屋读书
读《王金庄的驴、小孩和石头房子》

读《王金庄的驴、小孩和石头房子》

作者: 李彦国 | 来源:发表于2019-10-09 13:28 被阅读0次

    2019年暑假,中国农业大学的50多名师生,来王金庄调研。陶庵同学写了《王金庄的驴、小孩和石头房子》一文,值得品味。

    本文写了自己亲眼看到的三个场景,由此生发出深深的感慨。

    第一个场景

    吃冰棍的小男孩
    下午上街,暖色的光线照在石板街上很漂亮。一个大孩子和一个小孩子从我们身后走向前去,哥俩手上都拿着根冰棍。大孩子在前面,小孩子迈着小短腿在后面紧紧跟着,一拐弯人就不见了。

    看到吃冰棍的小男孩,这位从北京来的人对乡村有着独特的感想,他给这幅初始的田园图涂上了宁静安详的色彩。

    所谓岁月静好就是这样吧。
    这里很安静,没有汽车的鸣笛,没有商场超市的叫卖(虽然我很希望有),没有拥挤嘈杂的人潮,生活褪去了繁华喧闹的外衣,又回归了最原始的宁静和安详。
    读《王金庄的驴、小孩和石头房子》

    小学生作文写童年趣事吃冰棍,大学生的作文是“吃冰棍小男孩”背后的生命思考。写作很容易,但写作又很不容易。

    第二个场景

    老奶奶吊水、老爷爷抽烟、母亲唤儿回家吃饭、村归骑驴下地干活,都是简单的特写镜头。不去细致描写,而是一笔带过。

    读《王金庄的驴、小孩和石头房子》 读《王金庄的驴、小孩和石头房子》 读《王金庄的驴、小孩和石头房子》 读《王金庄的驴、小孩和石头房子》
    老奶奶走路去吊水,爷爷坐在门前的石街上抽根烟,小男孩拿着冰棍打打闹闹,街道里回响着妈妈叫孩子回来吃饭的声音。
    偶然间抬头,忽然就看见一位瘦小的奶奶侧身坐在毛驴上,慢悠悠的朝你这边走来,驴蹄子在石头地面上敲出的哒哒声似乎此时才传到你耳畔。

    短短几句,有动,有静,有声,多种描写手法一齐运用。充分表达了京城师生对乡村的那份情,那种农大师生与王金庄乡民之间生命上的联系。看作者是怎样表达的:

    美终究是要逝去的。但不正因为如此,美才让人刻骨铭心吗?
    “我那达达的马蹄是个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改写一下:“我那笃笃的驴蹄是个美丽的错误,我不是过客,是个归人。”

    “我哒哒的马蹄声是个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出自于那一首诗?

    出自郑愁予的《错误》,原文如下,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是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足音不响, 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哒哒的马蹄声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错误》是中国台湾当代诗人郑愁予于1954年写作的一首现代诗。全诗以江南小城为中心意象,写出了战争年月闺中思妇等盼归人的情怀,寓意深刻,是现代抒情诗代表作中之一,被海内外多次收入教科书。

    郑愁予自述该诗源自童年的逃难经历,他小学时,抗战就全面爆发开始了,父亲从陆军大学受训后一毕业就被送到湖北抗战前线,调去襄阳张自忠的部队,他则跟随着母亲经历过各种逃难,一路上看到很多伤兵;1948年12月,他到江南的一个村落,那里唤起了他童年时期逃难的记忆,有关炮车,有关战马的马蹄声,他把这些冒出的经历艺术化,写成了《错误》。这首诗的主角就是以郑愁予母亲为原型的。

    陶庵对郑愁予的诗稍加变通,以四两拔千斤的功夫,增加了他这篇散文的高度。读陶庵的散文,于平淡中感受到了京城学子深厚的文化积淀。

    第三个场景

    夜晚的王金庄。陶庵摄

    正是暑天炎热时,王金庄人常在傍晚从四合院上到房顶凉快,吃晚饭、拉家常、看明月繁星,农大师生也住在农家,吃着、喝着、拉着、看着。这样的场景很普通,年年岁岁,我们就这样悠闲地生活着,若让我写点什么,我可憋不出来。但陶庵就不一样了。一种写出好散文的基本素养在房顶凉快的夜晚显现出来。

    晚上拍星星。看灯火一点点熄灭,晴朗的夜空繁星点点。我第一次这样坐在房顶。感觉很奇妙。
    在宇宙面前,我们的生命又有什么意义呢?浩瀚宇宙,我们连一粒尘埃都算不上,更谈不上对其有什么影响。如此一想,对很多痛苦就会释然。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王金庄的驴、小孩和石头房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cewp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