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读《随园诗话》(481)

作者: 真老实人_425a | 来源:发表于2020-03-02 20:00 被阅读0次

    补遗卷二(五) 【原书补遗卷二·五三】

    纪晓岚先生,在乌鲁木齐数年,辛卯赐环东归。畜一黑犬,名曰 “四儿”,恋恋随行,挥之不去,竟同至京师。途中守行箧甚严,非主人至前,虽僮仆不能取一物。一日,过七达坂,车四辆,半在岭北,半在岭南,日已曛黑,不能全度。犬乃独卧岭巅,左右望而护视之。先生为赋诗曰:“归路无烦汝寄书,风餐露宿且随予。夜深奴子酣眠后,为守东行数辆车。”“空山日日忍饥行,冰雪崎岖百廿程。我已无官何所恋,可怜汝亦太痴生!”后被人毒死,先生为冢祀之,题曰“义犬四儿之墓”。

    纪昀,(1724年—1805年),字晓岚,别字春帆,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孤石老人,清朝直隶献县(今河北省献县)人,政治家、文学家。乾隆十九年(1754年),考中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太子少保。一生学宗汉儒,博览群书,工于诗歌及骈文,长于考证训诂。曾任《四库全书》总纂官。晚年内心世界日益封闭,《阅微草堂笔记》正是当时心境的产物。嘉庆十年(1805年)病逝,时年八十一岁,因其“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嘉庆帝御赐碑文),谥号文达,乡里世称文达公。著有《纪文达公遗集》。

    乌鲁木齐市,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级市、首府。西汉,乌鲁木齐及周边地区分布着十余个游牧部落,史称“十三国之地”,西域都护府曾派兵屯田。唐朝,公元640年,唐朝政府在天山北麓设置庭州,辖4县,今乌鲁木齐为轮台县。元朝,北疆成为漠西蒙古诸部游牧区之一,乌鲁木齐周围原为西蒙古和硕特部游牧区。1755年(乾隆二十年),清政府为彻底平定准噶尔叛乱(1757年最终平定),在现乌鲁木齐九家湾一带筑垒屯兵,并将此地定名为“乌鲁木齐”。乌鲁木齐是一句蒙古语,翻译过来就是“优美的牧场”的意思。1758年(乾隆二十三年),清军修筑一座土城,此为乌鲁木齐城池的雏形。1763年(乾隆二十八年),又将旧土城向北扩展,达到周长五里四分。竣工时,乾隆帝将扩展后的城池命名为“迪化”。迪化的意思为“启迪教化”。寓意要“给维吾尔族人开导文明的风尚”,借此期望此地的人们从此有尊王服从之心,不再“反叛”。1954年2月1日,迪化正式恢复使用原名乌鲁木齐。恢复原名有两方面的原因,虽然乾隆将乌鲁木齐更名为迪化,但是私底下人们还是管这里叫做乌鲁木齐。新中国成立后,顺应广大市民申请,恢复了乌鲁木齐的老名。

    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六月,前两淮盐运使卢见曾因为贪污受贿被查处,纪昀与其为儿女亲家,因为透露消息而被夺职,流放乌鲁木齐戍边赎罪。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释还,六月初至京师。乾隆巡幸热河,纪昀在密云迎驾。乾隆试诗,以土尔扈特全部归顺为题,称旨,复授编修。

    赐环,亦作“ 赐圜 ”,汉语词汇。旧时指放逐之臣,遇赦召还。《荀子·大略》:“绝人以玦,反绝以环。” 杨倞注:“古者臣有罪待放于境,三年不敢去,与之环则还,与之玦则绝,皆所以见意也。”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余在乌鲁木齐,畜数犬,辛卯赐环东归,一黑犬曰四儿,恋恋随行,挥之不去,竟同至京师。途中守行箧甚严,非余至前,虽僮仆不能取一物。稍近,辄人立怒啮。一日,过辟展七达坂,达坂译言山岭,凡七重,曲折陡峻,称为天险。车四辆,半在岭北,半在岭南,日已曛黑,不能全度。犬乃独卧岭巅,左右望而护视之,见人影辄驰视,余为赋诗二首曰:“归路无烦汝寄书,风餐露宿且随予。夜深奴子酣眠后,为守东行数辆车。”“空山日日忍饥行,冰雪崎岖百廿程。我已无官何所恋,可怜汝亦太痴生。”纪其实也。”

    本人翻译:

    (略)

    真老实人言:

    纪晓岚的学问超级大,官职也能算得上是超级大,但是,他给一条狗写了两首诗,还修了墓。一个位高权重,学识渊博的朝廷大臣,给自己的宠物狗写诗修墓,必然有其特殊原因。从纪晓岚自著《阅微草堂笔记》可知,写诗的时间在纪晓岚被流放赐环期间,事因是义犬从乌鲁木齐一直跟随其回到京城,途中尽忠尽职,其内心感慨是在世态炎凉中更觉犬比人暖。见奇事,动真情,叹时风,抒性灵。正合袁枚诗说,遂径收入诗话。倒是纪晓岚深得乾隆赞许的“以土尔扈特全部归顺为题”的应制诗,未见记载。其实,我们简单回顾一下,自己在学诗写诗的过程中,可能真没有读过几首应制诗,但却真写过一些所谓颂扬主旋律的应景诗。只是那些应景诗,自己也忘记了。而连自己都忘记了的诗,又怎么可能让别人记住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硬读《随园诗话》(48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cfwh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