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孩子早就说要去海洋世界玩水,期待了很久,磨叨了很久,她自己也准备了很久,从吃的零食到准备穿的衣服,从漂亮的小拖鞋到黄色的游泳圈,早就收拾的妥妥当当。
昨天晚上因为兴奋就一直不睡,今天竟然一叫她就马上起来了,似乎每一根汗毛都活泼的跳起来。也不懒床了,带着喜悦洗脸刷牙,眼睛眯的像两个小月牙。临出门还不忘记嘱咐,妈妈我的拖鞋别落下,我的泳衣放包里了吧?
一路上和同事家的孩子一直在讨论要怎么玩,要玩哪些项目,说着你不敢玩这个我敢玩那个,我的泳衣是什么颜色你的玩具是什么样。在这个欢乐的路上,在孩子的眼里小鸟唱着动人的歌谣,蝴蝶跳着优美的舞蹈,白云也露出了笑容,就连风带来的都是喜悦的问候。那种高兴劲儿,走路都变得一跳一跳的。
二、
海洋世界的大池子有模拟海浪,孩子之前并没有接触这么多水,也不会游泳,第一次下池子不小心被水呛了。
“妈妈,这水太吓人了,我不敢玩了,还是回家吧要不去别的游乐场吧?”
“为什么呢?咱们试试水上滑梯?”
“不去,那我也不敢。”
“勇敢点,你是最勇敢的小朋友了,你都长大了,不怕水了。”
“我还是小孩子,还没上小学呢,水太多了,我都呛了。”
“勇敢点,妈妈一直把着你,保证不松手。”
“可是你把着我,你也挡不住水啊。我头发也都湿了,都是水,眼睛也睁不开。”
“你看看别的人,不仅仅是小朋友还有大人他们不小心的时候也会呛水,头发也会湿啊。”
“可是,我还是不敢。眼睛都不敢睁开,水还呛人。”
“小心点就没事啦,玩水都是这样啊,只要小心点就好了。”
“那好吧,咱们坐在池子边上看别人玩吧?”
没办法,只能暂时妥协了,因为孩子在这个时候很抵触,带着孩子在池边没水的地方坐会儿,看着人群,看着她的小朋友在旁边玩。
“咱们往前挪一挪,让波浪冲冲脚吧,可好玩了。”
“好吧,但是咱们只冲脚,波浪太可怕了。”
“再往前挪一挪吧,让波浪冲冲腿,可舒服了。”
“真的舒服吗?那试一试吧。”
好不容易又劝着孩子往前了一点。波浪刚到孩子大腿孩子还是对水有阴影,马上又退回去了。
“妈妈,水冲着我的腿我还是害怕,但是还是挺好玩的。”
“好玩,就坚持一会,好不好?”
“我还是让水冲我的脚丫吧。”
没办法,只能又一次妥协,孩子还是没有走出刚才的恐惧,再缓缓吧,等孩子再稳定一会。
“你看,现在水是平的,没有波浪了,咱们下去玩会啊?”
“没有浪花,也害怕。”
“动画片里的美人鱼是怎么游泳的?他们游泳多漂亮!”
“可是我不会游啊。”
“你可以想象他们游泳啊,咱们一点点进到水里吧?”
“那你拉着我的手。”
“好,妈妈保护你。”
趁着没有浪的时候又劝她一次。这次孩子有点动心了,领着她的小手一点点的进到水里。开始还是两只手把着我,渐渐的变成一只手。
“又要来浪花了,你害怕么?”
“害怕。”
“那咱们去池子边上,让浪花冲冲腿?”
“妈妈,我觉得这波浪也没有那么吓人了。”
“那咱们试试在波浪的水里是什么感觉啊?”
“好吧,妈妈你抓紧我,我就敢去了。”
“好,我就知道你是最勇敢的小朋友。”
一点点的带着孩子再一次进到水里,这次孩子倒显得勇敢的多,不像刚才那么紧张。这次在水里玩了很长时间,甚至敢自己坐在游泳圈上让我给她拍照,还自己胡乱比划的学游泳。没有了紧张,剩下的只是玩水的兴奋。
三、
孩子被水呛后,对水的恐惧是一种自然的本能反应。孩子害怕,并不是因为胆子小。庆幸当时没有像别的母亲那样简单粗暴的再次带着孩子下水练胆,庆幸当时没有拿她和一起去的小孩做比较,庆幸当时没有责备,没有埋怨。要不然,真变成高兴的去,失望的回,还弄得鸡飞狗跳,甚至给孩子造成对水的阴影。对于孩子需要的是认知,需要的是探索,甚至是试探。孩子啊,今天你让妈妈明白了很多道理,对你也有了新的认识。原来你真的很勇敢,能打败自己的恐惧心理的孩子,谁会说不勇敢呢?小姑娘,你给了我很多惊喜,也给了我很多快乐,让我看到了你的成长,看到了你的勇敢。
这也是妈妈的一个成长过程,学会了鼓励,学会了耐心,也学会了陪伴。最主要的是妈妈学会了理解,没有比较,没有埋怨,没有责备,因为妈妈知道你还小,知道你对未知存在恐惧,知道你也很会保护自己。妈妈要做的是鼓励你帮助你去认识世界,去探索世界,去了解世界。
对孩子有要求,前提是对自己的要求,想要孩子做什么,前提是自己做了什么。想要孩子性格好,就需要给孩子更多耐心;想要孩子学习好,就需要潜移默化的培养;想要孩子有安全感,就需要更多的陪伴。自己小时候不想要的其实就是孩子现在不想要的,自己小时候想得到其实就是孩子想得到的,在委屈的时候需要安慰,在困难的时候需要帮助,在恐惧的时候需要陪伴,原来一切都是那么简单,很多事情都是循环,只不过作为成人,没有想到或者想到了没有做到,那么从今天起,我要好好做,认真做。
陪孩子玩其实就是陪我们童年的自己玩,你让我有能力在现实和过去的世界穿梭,捡回那些简单,学会那些道理,这样的人生才有那么一点点味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