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 高太后 八年

直接上译文,看通鉴材料
代王就此征询左右亲信大臣意见,郎中令张武等人说:“汉廷大臣都是当年高帝开国时的大将,精通军事,多有诡诈奇计。这些人的愿望并不止于已有的权位,只是畏惧高帝、吕太后的严威罢了。现在,他们已诛除诸吕,刚喋血京师,此来以迎接大王为名,实在不可轻信。希望大王自称有病,不要前去长安,静观政局变化。
”中尉宋昌却说:“各位的意见都是错误的。当年,秦失去了政权,诸侯、豪杰蜂拥而起,自以为可以得天下的人,数以万计,但最后登上天子之位的是刘氏;天下人不敢再有称帝的奢望,这是第一条。
高帝分封子弟为诸侯王,封地犬牙交错,可以控制天下,这就是所谓宗族稳如磐石,天下人信服它的强大,这是第二条。
汉朝建立之后,废除秦的苛政,简省法令,推行德政,百姓安居乐业,很难动摇,这是第三条。
以吕太后的威严,封立吕氏三人为王,独掌大权专制朝政,然而,太尉仅凭一个符节,进入北军一呼,军士全都左袒,拥护刘氏,背叛诸吕,终于消灭了吕氏。刘氏的帝位,来源于天授,不是靠人力争夺而得。
现在,即使大臣另有异谋,百姓也不会为其所用,他们的党羽难道能够统一吗!现在,朝内有朱虚侯、东牟侯这样的宗室大臣,外面又畏惧吴、楚、淮阳、琅邪、齐、代等强大的宗室诸国,大臣谅必不敢另生他念。高帝诸子,现在只有淮南王与大王健在,大王又年长,天下人都知道您的贤圣仁孝,所以大臣们顺应天下人之心,要迎立大王为皇帝。大王不必猜疑!”
背景:吕氏被平定后,陈平、周勃等功臣经过盘算,请代王刘恒入主长安为帝。天大的馅饼,落到自己头上。刘恒冷静下来,和大臣们商量。
解析:凡事都有两面性。任何一个事情,都有好处和坏处。从哪个角度说都有理由。代王刘恒就遇到了这样的 问题。大臣们有反对的,有赞成的。各有各的理由,该如何从利弊分析,如何从大局去考虑,如何看到问题的本质,这些对我们职场来说也是非常关键的。
一、从人的利益去分析。每个人的角度不同,位置不同,想法就会不同,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屁股决定脑袋。
大家为了不同的利益,会分成不同的派系,形成不同的意见。群臣的角度看,进京之事有风险,凶吉难料,为了稳定,就会反对。就像一个传统家庭里面,年轻人想创业,一般的父母都会反对。会说创业风险太大,成功不易,还是上班稳定等等话语。创业失败了,就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创业成功了,又说,当初也是担心你,为你考虑。
二、从大局分析。从事件中提炼出利弊关系,最终趋利避害,就必须对大势有足够的了解,也就是常说的具有大局观。
宋昌为什么支持?就是因为对形势的了解,刘氏称帝是大势不可阻挡,宗族稳如磐石。相信自己的判断准确无误。缺乏对形势的了解,就不会有自己的主见。宋昌最后发言,也是有自己的盘算。职场里,领导为什么最后发言?一是先发言,就相当于给事情定了性,大家就只能按照领导的意图来发言,不利于畅所欲言。二是可以吸取各方面的意见,来借鉴别人的想法,让自己的意见更成熟稳重。这也是后发制人的优势。
三是从利弊分析。对于代王刘恒来说,利大于弊就可以干,没有什么事是完全没风险的。现在有机会登上帝位,这就是大机会。分析利弊后,就要拟定多种方案,确保在长安之路中安全,稳定。
由此可见,通过准确的人的利益分析,判断大势,利弊分析。就能看到每个问题 的本质,来提高分析判断的准确率,为我们做出决定提供依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