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校跟每个人的生活都有过关系或即将有关系。学校教育是绝大多数人成长成人过程中都要经历的。一直以来,“尊师重教”“师道尊严”之类的声浪时起时伏。这应该是好事。
学生在学校被教育要热爱学校,把学校当自己的家;学生犯了错误,老师气急败坏,说“你以为学校是你家啊”。到底学校是学生的什么?学生究竟该如何做才合适?
学校里,最不缺的是对学生的各类有形和无形的限制和约束。有形的规范很多,校有校纪,班有班规,寝室有公约。这些要求对于规范学生的行为、形成规矩意识大有裨益。但问题往往出在矫枉过正,限制、束缚过多,并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学业精进。我们从能见到的校纪班规上发现,其内容讲述的多是学生不被允许的行为,以及违反了以后要受到的处罚等等,常常多达数十项上百项。群体内部制定大家共同遵守的公约无可非议,我想说的是,如此多的规定,有几项是和学生一起商量制定的?如此多的不允许,那允许学生做什么?

课堂上,被批评了多年的一言堂现象仍然存在,因为有人固守着“老师的尊严不容挑战”的理念。老师的讲解不容置疑,教科书上的标准答案就是唯一。如有不同声音,必然招致老师怒不可遏。师者需要尊敬,教育需要重视。这种事,首先要看教育者本身。教育者的尊严不应该来自其身份和地位,而应来自其高尚的思想品德、渊博的学科知识以及灵活多样的教学艺术。现实中常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一个人从普通的教师升职做学校的中层,教育教学及管理的水平一下子就比做普通教师时高出很多。因为你能见到他在很多事情上都可以发号施令、指点迷津了。
傲慢者的傲慢来自于自卑。他生怕别人看不起他,不服从他,所以非要在表面上显示其高高在上、神圣不可冒犯的一面。既有此种心态,必有欺下媚上之丑态。教育者傲慢,实在是一种悲哀。因为丈量别人的人手里拿着的尺子就是歪的,如何拿它去丈量其他呢?教育者傲慢的环境里,学生听老师的,不得反驳;老师听领导的,不得质疑;领导听更大领导的,绝不能唱反调。至于所听之人的言说是否正确,则一概不论。这里面缺少了人性的东西,缺少了本该坚守的内容,剥夺了师生对真善美的追求。
一千多年前韩愈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就是告诉人们,“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意思是我尊敬我的老师,但是我更尊重真理。也就是说即使我的老师说了错误的话,得出了错误的结论,我也不会盲目地听从。
不知道教育者的傲慢何时才能消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