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随笔散文炼字之道《致雨轩》原创文学社
传统古诗词在当代为什么没有一席之地?

传统古诗词在当代为什么没有一席之地?

作者: 梧桐树边羽 | 来源:发表于2021-02-06 00:07 被阅读0次

    我们在诗词前面冠上“古”,就是为了区别于现代诗和现代歌词体裁格式。然后再加上“传统”二字作为定语,“传统古诗词”就是指中国汉字文化大类目下,以文言文为基础的诗歌形式,包括古体诗、格律诗、词牌、散曲,是一类小而精致的言志抒情的韵文。

    换言之,古诗词是以文言文为结构基础的艺术升华作品。

    但是古诗词实际上是文言文和古代白话相结合的吟诵体,相对于官方使用记载的文言文文章,诗词算得上更亲近普通百姓说话方式,因为它可以吟唱。

    而我们早已经失去了文言文交流的能力,可以有,但是非专业不会去学。更不要谈古时候的白话如何说了,即使我们今天的方言都是十里不同音,要去追问千年前的京都古话如何说,即使是语言专家,也未必能说出个子丑寅卯来。

    我们耐以考据的,唯有文字记录,而文字记录,都是文言文——实际上我们已经失去了吟诵古诗的能力。即使有韵书,有文字记录,也无法体会出当时口语和文言结合,方便乐人演唱,方便士子吟诵的那种感性的情感与文字如鱼得水的表现能力。

    从灵感产生到吟诵出口,这在大脑中是一个非常奇妙的过程。如何让自己的诗确切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并感染每一个读到的人,是灵感、文采、语言结构(诗家语)、诗人表现能力(唱、吟)这些方方面面的共同结合。甚至可以说是一场发自内心的,酣畅淋漓的艺术表演,而我们现在看着古书上的文言文字记载,说句实话,就算是进行了精致赏析,也不见得真正能够沉浸,与诗人们共享千年前的精神世界。

    这个世界上,最难做到的事情就是感同身受。

    我们和古诗词中间,不但隔了时间、空间,还隔了语言系统的屏障。现代白话与古代白话的差异我们已经无从谈起,而现代的记录体(普通话)来源于近代白话,和文言文基本上可以说是两种语言,虽然字相同,很多地方也相通,但是我们能想象一个人在正常情况下“之乎者也”吗?

    既然正常情况下不能这么做,那么这就只是属于一种传统,并非是一种传承。

    我们没办法传承下来,传下来就会被侧目,就好像普通人看着街上行走的汉服少年一样,你以为他们是尚古吗?它们只是喜欢那种美感罢了。而这种美感我们绝对不能称之为古旧,这是新的时尚,只不过带了一些传统的元素,借助弘扬传统文化的名目,来明目张胆地展现自己的美罢了。

    古诗词和这种看得到美感的古装比起来,实在老套得无法更新。不更新,不发展,就不可能被现代人认同并喜欢。而发展了,更新了,就不再是“传统古诗词”了,变成了现代诗,流行歌词。

    历史总是向前走的,人类对美的感受随着社会生活的精致和眼界的扩大,思维无限开阔,有谁还会去喜欢沉浸在一套古旧的语言系统之中的文字吟唱呢?

    现代人有现代诗,有流行歌,有世界文化,有各种各样地表达自己、发泄自己的方式。

    人们甚至都不需要文字,去唱唱歌,去蹦个极,疏通情感、清空自己的方式太多了,而且翻新节奏非常快,在这样的新世界中,诗词还算个什么东西呢?

    诗是韵文。歌不是韵文吗?

    诗可言志。散文、演讲、唱歌、电影、话剧,哪一种类型的文艺不能言志?

    诗可抒怀。同上,哪一种杀时间的方式不能抒怀?

    传统古诗词在文化史,在中国文学中是有地位的,因为时代的原因曾经辉煌,这毋庸置疑。但是头上戴了“传统”二字,跑到现代文化领域里面来要场子,是不是本身就跑错了片场呢?

    你赖以生存的社会、时代、语言系统都早已不复存在,那么你的存在要么就在教科书上,要么就在博物馆中,要么就在一些小圈子的个人爱好之中。

    就看高考上那八个冷酷的大字“文体不限,诗词除外”,我们都知道诗词在今天的地位,那叫作高不可攀,实际上就是没人理会。

    何况这里面的诗词,还要把一大部分的位置让给体式自由、情感丰沛的现代诗。

    所以,“传统古诗词”在“当代”没有一席之地,是文化发展、社会进步的正常趋势。

    就好像马车被汽车取代,座机被手机取代一样,只不过发生在文化文字领域,这是正常的新陈代谢。有很多人抱着过去的荣光不愿放手,总以为自己五千年的烽火台能够打赢5g浪潮一样。

    这种眼光是守旧的,与现实情况是相悖的,虽然多少有点摧毁我们国人对历史文化的深沉的爱,但是不往前看,老是考虑着怎么为老祖宗在今天的世界环境下抢得“一席之地”,头脑是不清醒的。

    四大发明再伟大又如何?我们要的是中国的复兴。

    “传统古诗词”在当代没有一席之地,也绝非什么民族感不强,国家不重视的原因。相对于其他学科,这种对国家力量没有实际帮助的学科,能够在中学课本中占有巨大分量、并且越来越重,本身就是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

    我们设想一下,如果初高中不学文言文,社会还会不会正常运转?

    一定可以的。

    这说明国家在制定教材的时候就已经考虑了对传统文化的引导偏向,这样才会让大多数中国人在义务教育之后都对古诗词有比较深的执念——当然是喜爱的执念,很多人认为这是刻在骨血里的基因——其实不过是教育的功劳罢了。

    这是必要的,我们同样希望有朝一日,全球黑白都来学习中国古诗词,并作为他们大考的题目,但是首要问题,还是先要强大到有话语权才行吧?

    而古诗词,在强大我们自身、在强大国家实力、在强大学科体系方面来说,可以说就是无用之学。

    当然,这绝不妨碍我们把它作为兴趣来研究,甚至可以作为抬高自己身份的一门长处。在别人不知道的领域显摆自身的长处,以自己的长处,打败他人的短处,这不正是咱们取得心理安慰的老套路么?

    有人就会大骂,你这个作者,看不起古诗词,看不起传统文化,丢中国人的脸。

    错得远了。

    本人文章也大部分以格律分析,诗词赏析为主,间杂文化闲谈。所以,我就是靠诗词文章混流量,说高尚点,就是延缓诗词衰老、对抗诗词消亡的爱好者之一。

    但是,我接受年轻人的其他爱好选择和不喜欢诗词的态度,也不在乎诗词是否能在当代还有一席之地,从某些角度来说,诗词确实就是“无用之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传统古诗词在当代为什么没有一席之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dxfq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