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IT·互联网想法@产品
产品经理必读:行业研究中如何搭建思考框架

产品经理必读:行业研究中如何搭建思考框架

作者: 福禄网络 | 来源:发表于2019-08-23 17:55 被阅读20次

    行业研究的艺术,就在于通过信息搜集和总结提炼,对一个领域,实现从不了解到了解再到洞察的全过程。

    然而很多人都有一个误区:把信息搜集等同于行业研究,把找到的资料等同于自己的思考。

    作为产品经理,在工作中经常需要接触陌生领域,并对它进行研究。各式各样、眼花缭乱的信息搜集只是渠道,如何建立思考框架,用什么方式解读信息,才是行研的核心。

    一、行业研究的本质

    在搭建思考框架前,我们需要思考一下行业研究的本质。

    做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增进业务相关人员对于行业宏观形势的研判,进而更好地实现盈利。因此,行业研究需要回答的核心问题,是围绕“赚钱”展开的。

    看起来行业研究的框架是这样的:

    其实说白了,就是:行业能不能赚钱?怎么赚钱?谁在赚钱?赚钱容易吗?以后能不能继续赚钱?

    以回答这些问题为目的,去寻找相关资料。

    信息搜索的实质是解决问题,关键是对问题的理解与把握,而不是搜索技巧本身。你需要界定问题、分解问题,并对子问题进行优先排序,为信息搜索预留足够的时间,定期与需求方沟通进展。

    二、如何搜集信息

    信息搜集的过程也包含了从易到难的过程,难度排序:公开信息<半公开信息<非公开信息。

    公开信息包括:行业新闻、行业研报、国家统计数据、典型公司年报。一般可以通过搜索引擎、电子数据库、图书馆、报刊杂志等渠道获得。公司年报是非常重要的公开信息源,目前市面上常见的上市公司年报,主要来源于美股、H股、A股与其它一级市场(欧洲、拉丁美洲等地区)。

    半公开信息指被有意控制在小圈子里的信息与缺乏传播渠道的信息。一般要通过深度访谈、实地考察的方式获得。有时候你要了解一些公司具体的财务和盈利状况,比起看各种天花乱坠的数据,实地走访,看看办公环境、工作人员的情况,甚至直接开口问员工,都要更直接一些。

    非公开信息:可通过独特信源、人脉关系、求助专家获得的信息。哪怕你穷尽了所有公开的信息,也许只能无限趋近80%的真相,而剩下的20%、才是真正拉开差距的信息。所以非公开信息虽然搜集难度很大,但往往具有较高的价值,找到对的人,行业研究工作就能事半功倍。

    找人的第一步是厚脸,通过线上(微信/微信群聊)、线下(各种活动)等渠道,结识相关人士,并通过不断为他人提供帮助,与建立的人脉实现愉快的互利互惠。求助专家则可以用各种行业专家库或者知识问答app,现在互联网渠道这么畅通,只要不做伸手党,找到非公开信息并不难。

    这里提供一些搜集信息的一些技巧:

    1、变换关键词。每一个核心问题大概确定10-20个关键词及关键词组合,尽可能涵盖查找的关键词、同义词、近义词、内涵和外延。这里要注意一个信息搜索引擎的小技巧,带和不带双引号,检索结果差距是很大的,带引号检索,约束更加严格,不带引号,获得的信息更多。

    2、重要性梳理。将之前搜集的资料集中到一个文件夹中,标识重要程度(重要、一般、无关),然后集中开火。

    3、信息提炼。需要我们深入阅读重要资料,把所需信息提炼出来,在阅读资料的过程中,发现 更为契合的关键词,以便进一步检索。

    三、搭建思考框架

    一提分析框架,你可能想到一堆波特五力模型、SWOT分析什么的,或者各种行研大神都有自己的一套分析体系。

    多人还没开始分析,就已经被乱七八糟的框架搞晕了。体现思考深度的关键,在于你能不能对框架进行深入的细分拆解。

    通过前面的叙述,你现在应该明白,所有的资料和信息,都是首先围绕这几个方面:产品是什么(What)、以什么方式(How)、卖给谁(Who)来展开的,那么思考框架就相当简单了。

    举个例子,假如你现在需要快速了解虚拟商品的行业,那么你要从哪里入手呢。

    1、用户(Who)

    一般我们可以按照“主体特质”、“主要需求”对用户进行分解。

    (1)主体特质

    根据用户的主体特质,可以将用户主体分为To Customer类(直接面向用户的终端零售)和To Business类(经销商、分销商、零售商、采购商)。

    (2)主要需求

    虚拟商品市场可以分为新技术、新产品出现所带来的购买需求 ,和现有商品(主要是实体商品)的替换需求。前者更多的是To Customer的市场,而后者主要是To Business的购买者。

    2、产品 (What)

    首先明确研究对象——虚拟商品的内涵,虚拟商品是指电子的数字产品和服务,具有无实物性质,在网上发布时默认无法选择物流运输的商品。

    (1)按种类划分:游戏点卡、会员权益、话费流量、知识付费、app账号、虚拟货币等等,基本上不能用实体物质表现出来的服务或者商品,都可以算在内。

    (2)按使用场景划分:对To C的用户来说,使用虚拟商品的场景主要是为了休闲、娱乐、自我增值,对To B的用户来说,使用场景多是营销活动、商务礼品、积分商城等。

    每个产品特质,都代表着一个公司的竞争力(比如拥有更全的种类、更高的性价比、更多的使用场景),更代表一系列功能背后,整个价值链上的能力(比如采购溢价能力、库存管理能力、技术能力、研发设计能力等)。

    这些能力是相对于竞争者而言的,也就是所谓的“相对竞争优势”。

    3、盈利模式(How)

    按照盈利模式,行业内的公司分为:只卖虚拟货物的(话费、q币、点卡、视频会员)、卖技术服务(搭建API、SDK)、二者兼而有之的。

    有的公司薄利多销,有的公司薄销多利,有的公司靠卖货赚钱,有的公司靠增值服务赚钱。

    不同的盈利模式,归根结底还是对应到公司背后价值链上的能力,跟前面说的一样,比如采购溢价能力、生产能力、管理能力、研发设计能力等等。

    只有把产品特征分析透,你才能把握每一个公司的“相对竞争优势”。

    所以最后,我们列出的分析框架就基本上是这样的:

    对比不同公司的Who,What,How的差异,你就会从中发现这个行业成功的最佳实践案例。

    通过这些信息搜集和分析,我们便有了一份比较粗浅、尚待完善的行业研究报告。而接下来,我们便需要通过深度访谈,对报告进行补充。

    之后,我们还应通过提炼,让报告的观点表达得更明确,同时对信息的可读性与准确性进行打磨。

    唯有不断调整、沟通、思考,我们才能不断趋近行业研究的核心。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产品经理必读:行业研究中如何搭建思考框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ente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