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成功忽悠你(茅卫东)

作者: 161f09651b9e | 来源:发表于2018-03-25 06:15 被阅读84次

      小品《卖拐》让“忽悠”一夜之间成了大江南北的流行词汇,被媒体曝光的地下传销培训更让人们见识了忽悠的厉害。身为教师,我们不妨也思考一下忽悠与我们的关系。

      我以为,我们这个群体一直就是被忽悠着的,这一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我们的老祖宗---私塾先生那里。

      比如,我们曾有“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曾有“天地君亲师”曾有“师道尊严”等许多让教师颇为受用的说法。教师的社会地位似乎一直就很高。但仔细想来,这些说法只有在目不识丁的普通百姓中才有一定的市场。在上流社会,在大户人家,当年的那些私塾先生们真能获得这么高的礼遇吗?在“学而优则仕”的社会、“在笑贫不笑娼”的社会氛围中,或许“家有隔夜粮,不当孩儿王”的说法更能体现现实中普通大众的真实想法吧。可惜,一旦成为“先生”,有一种状态就不可避免地纠缠上来,它叫“穷酸”。

      新中国成立后,教师忽然间成了“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职业成为“阳光底下最崇高的职业”。在社会物质财富匮乏,人民生活普遍艰难的时期,这种恩赐的赞誉给了教师莫大的安慰和鼓励。几乎没有人想到,这种赞誉的背后是什么。

      “文革”中,教师被贬为“臭老九”教师于是就成了被学生批判甚至批斗的对象。扫厕所,戴高帽,剃阴阳头....算是温柔的,被学生拖着游街,用铜头皮带抽很平常,甚至有教师被学生用石块硬生生砸死在河里。

      “文革”结束,恢复高考,教师有一度吃香,想上大学还得有教师啊!“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政策让教师开始重新恢复自信,但一次又一次的“读书无用论”也一次又一次地让教师尝到了被鄙视的滋味。在报纸广播电视大张旗鼓地宣传致富模范的时候,一个“教师之家”的匾额竟然可以成为极秒的防盗措施,用“斯文扫地”来形容这种现象应该是不算过分的,不少学生对教师说:“老师,我钦佩你,但我不想成为你!”

      面对师范院校招生困难的状况,国家先是出台了降分录取政策,后又是包分配,这与其说是尊重教师,不如说是一种策略。曾有调查表明,那几年,报考师范类院校的学生中大多并不愿意成为教师,而已经成为教师的人也有相当比例人心思动。在“春蚕”“蜡烛”诸如此类的说教不再起多大作用时,社会对教师采取了特殊政策--不许动!只要你是教师,没有特别硬的关系,就休想跳出教育系统-。社会上的各种考试都与教师无关。幸运的是,那几年,教师虽说心里不痛快,男教师还可能因为娶不上媳妇而伤神,但升学压力对绝大多数的学校来说还不是个问题。可能不少老教师还能想得起当年一场有一场师生篮球赛的盛况。现在可好,一边忙着改卷,一边忙着做题,都忙的昏天黑地。

      教师毕竟是人不是神,再说就是神仙也动凡心啊,“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使尊师重道开始有了实质性的内容。20世纪90年代后,教师的工资涨了,而且是一涨再涨,教师的住房宽敞了,校舍越来越漂亮了。“让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让学校成为当地最漂亮的地方”这一口号,曾经在部分地区成为现实。

    可是,随之而来的是,教师头上的紧箍圈越来越紧了。一个升学率让多少教师没了脾气。分、分、分。何止是学生的命根,它同样是教师的命根。过去教师不安心工作却被死死地摁住不放,耳边还不停地听到“无私奉献”,现在教师开始安心了却被时时告之小心“末位淘汰”。教师被要求在休息日给学生补课,被要求呀掌握日益更新的多媒体技术,被要求通过英语等级考试,被要求与学生一起参加考试:班主任可能还会被要求手机必须24小时开机.....有些人海美名其曰“一切为了学生”。

    如今,教师每五年要参加一次职业资格考试,职称细分出十几个档次让你年年有盼头。更离谱的是,百年树人的工作居然可以实行绩效考核,还有人说此举能够“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全身心投入教书育人工作”真是“忽悠他妈给忽悠开门----忽悠到家了”。

      说到底,教师从来就没有被作为一个人儿得到真正的理解和尊重,对教师的态度只是取决于社会和众人对教师的需要程度,教师整个是作为某种职业工具而不是作为一个人而存在的。现如今,商业气息终于全面笼罩在校园上空。默默奉献的倡导悄然隐退,成名成家的鼓励闪亮登场,我们教师这个群体正被前所未有的“成功”幻想激励着,名师鼓励同行走向成功,校长被要求老师争做名师,教育局组织“星级教师”评选,成立“名师培训班”。前两年刚刚流行的“教育学是迷恋他人成长的学问”,似乎顷刻间就变成了“教师是迷恋自身成功的职业”。

      我不怎么看电视,不过这两年经常从网上下载《非诚勿扰》和《职来职往》两档节目看,看多了,发现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凡是对成功学感兴趣的年轻求职,求偶者,大多斗志昂扬,有的甚至像打了鸡血,于是在场上整个人就像只斗鸡,个人陈述如同呼喊口号,斩钉截铁,铿锵有力,与嘉宾对话又如校园辩论,不断在反驳,在说服,最后求职或求偶基本失败。

      从他们离场的表情或表现来看,他们几乎都不认识自己失败在什么地方,面对镜头发表感言时,依然是情绪饱满、慷慨激昂。他们大多没有灰太狼遭遇失败时的沮丧,却颇有那份“我还会回来的”自信,或许,在他们眼里,这一次的求职或求偶不成功,能够证明他们是经得起失败的,而失败时成功之母嘛,所以,他们很有信心,继续像励志故事宣扬的那样,坚持坚持再坚持。

      这些年轻人渴望成功,自信能够成功,只是当这份渴望与自信超过一定限度之后,他们离成功只会越来越远。因为他们除了渴望和自信之外,没有其他,甚至连与人沟通的基本能力都缺失了。除非是给予他们完全认可以及热情鼓励,不然,普通的询问,正常的质疑都会引发这些人的对立情绪。

      还好,在我接触的同行中,不论是学校的同事还是各地的朋友,如此被成功学成功洗脑以至于撞了南墙都不会惊醒的人好像没有。不过,在年轻教师中,渴望成功的心理还是非常强大的,强大到很多年轻人初为人师就迫不及待地向老教师讨教:我怎样才能管住学生?我怎样才能让学生考出好成绩?一句话,我怎样才能成功?

      我不认为年轻人如此急于求成是好事,更不会认为这是事业心强的表现。渴望成功的年轻教师都不妨先问问自己,这真的是我自己的需要吗?会不会是因为别人都在鼓励我甚至鞭策我迈向成功,不自觉中,我将别人的期待当成了自己的意愿?教师是助人成长的职业,所以,身为教师,我们必须有那份成长的自觉,而并非成功的渴望,我们必须有相当的自省意识和独立精神,而不能轻易被别人控制了自己的头脑。

    在我看来,年轻教师与其关注自己如何能够快速成功,不如认真思考这样一些问题:

      我怎样才能尽快熟悉我的学生?比如,他们的兴趣爱好,他们的学习基础,他们的情绪性格,他们对学校和老师的基本态度。

    我对自己所教的这门课程有多大的把握?有没有急需要再学习提高的地方?

    在老教师看来,作为新教师,我容易出现哪些问题?

      在教育形式不容乐观的情况下,学校和家长对新教师的要求,有哪些是我必须做好的,有哪些我只需要应付过去就可以了?

    在教育饱受诟病的同时名师又满天飞的当下,我应该做个“名师”还是“明师”?

      现在,教师的待遇总体上还可以,虽然谈不上生活优越,但至少可以衣食无忧。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放松一下心情,上好每一节课。过好每一天,享受工作的乐趣,品味生活的惬意,和学生共同成长。

      在这个靠成功学打气,用心灵鸡汤疗伤的时代,身为教师,我们应该警惕不要被所谓的“成功”忽悠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别让成功忽悠你(茅卫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exhc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