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好奇,继续期待,做自己的首席学习官,这里是易喜聊成长。
前段时间我们团队研究了一张图,阐述什么是有价值的行为。小伙伴们来围观一下:
这张图画的很生动,很显然,只有挖到井、取到水才是有价值的行为,而图片中的小人只是挖了四个坑,所以这四个行为全部都是没有价值的。
然而事情还没有那么简单,我们稍加分析就能发现其中的问题,工作中,我们常常能看到,有些人不产生价值和增量,却活得很滋润,职级和薪水是一年上一个台阶,而相反,有些人好像很能干,却得不到领导的赏识,搞得灰头土脸,这不符合图片的逻辑啊,挖井的人没水喝,挖坑的人吃的饱、喝的甜,我们换一句通俗一点的话,就是创造价值的人未必值钱,这是为什么呢?
他挖井是不是为了取水?
想到这,我们得问一句,图里的小人,或者他受命让他挖井的人,其挖井的目的到底是不是为了取水?
当提出一个好问题,答案就自然浮现了。
When raised a good question, the answer is naturally emerged.
很显然,人们挖井不一定是为了取水,还可能是为了让别人看到自己在挖井(表面政绩),或者看到自己正在努力做点什么,甚至可能跟水一点关系都没有,他挖井就是为了减肥。
既然挖井的目的不是为了取水,那么究竟什么是有价值的行为就不好论断了。
所以,对于价值,我们得出了一个结论:人们的需求是多元的,人们对价值的定义也是多维的。
得到这个结论,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职场里有些人不产生任何增量,却仍然得到赏识,这些人要么是具有一技之长,在业务增量的外围能够创造价值,比如他是团队的开心果和润滑剂,或者他总是有办法获取一手消息,或者他们满足了领导的某种偏好,比如水浒里没有功名傍身、不是三科进士的高俅被选中当官正是由于其娴熟的脚法对宋徽宗来说是投其所好;要么他们刚好是领导的某项偏好的延伸,爱加班的领导喜欢用爱加班的下属、不加班的领导喜欢用不加班的下属,就是这个原因。
再举个例子,男生追女生,你说女生是更容易被同类型的男生追到还是被互补型的男生追到?
理论上来说两种男生是各有胜算,因为他们对女生能够产生风格不同的吸引,也就是都能为女生创造价值。可女生最终做选择的时候是计算了那两个男生的价值谁多谁少吗?不会。
这个过程是那么像我们选择和被选择的每一个当下,充满着随机性和偶然性……
同时,由于人们大多时候做决定是非理性的,所以即使你做同样的行为,在不同的场景、不同的时间被评估出的价值多少可能有很大有差别。
人们对价值拥有多维定义和多重标准,导致了价值认定系统的不稳定性。
挖井取水有没有可能是个愚蠢的行为?
上面的结论可能会让一部分能干的人不服气,有点孙悟空看不上猪八戒和沙和尚的意思,可我们再往前踏一步,你发现不只是气一下那么简单了,可能会震碎三观。
假如这张图片还有后面的故事,图片上的小人生活的村落里发现了一个巨大的水库,足以供养整个村落甚至相邻村落里的所有用水,那么这个时候,小人如果还继续挖井,那就变成了愚蠢的行为,即使挖到水,也不划算,外面有成吨的水等着他用,投入产出比是负值,这里根本就不需要挖井,挖到水也是loser。
前面我们讨论的是他是真想挖井还是假想挖井,至少那是基于一个前提:挖井可以取水,取水是有用的。
可现在,连挖井取水有没有用都遭到了挑战,你说还有什么三观?
这隐喻的是我们曾经引以为豪的、朝思暮想要做的最有价值的事,可能是低效的甚至是负产能的,我们可能从开始就选错了……
这说明什么呢?价值观有时会欺骗我们。
我们认为勤劳能致富,勤劳是美德,挖井是勤劳,挖井有价值。但真相是,这些从小习得的价值观,不能脱离环境孤立存在。尤其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我们的价值观词条越来越丰富:家庭、事业、爱情、社交、成长、快乐……环境的变化、条件的转换使得我们常常陷入两难选择。
那我们还挖井吗?
人工智能的锚,了解一下
毫无疑问,我们处在大量的不确定性、复杂性、可变性的选择和被选择的游戏中,我们唯有用成长性思维,用发展的眼光,去为自己做一个可以传输数据的拥有人工智能的锚。
有时我们要顺着水流调整方向,有时我们要逆着水流顶风前行,有时我们要收起锚加速移动,有时我们要扎下锚固若泰山。做好这些事的前提是,我们要对锚在哪里有清醒的感知,并且能够当变则变。
我不知道人的一生中,价值观要修订多少个版本,我知道它还在升级就好。
至于水库村的那口井,挖也好,不挖也好。
不是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