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婚姻育儿故事
有多少生离死别是被迫和无奈!

有多少生离死别是被迫和无奈!

作者: 姚予新知 | 来源:发表于2020-04-18 14:36 被阅读0次

    整理分享:谦宇

    今天继续分享《女三字经》之

    <妇道章第三>原文:

    设不幸,当大故。照丧礼,髽发哭。
    殡殓物,必诚信。服衰麻,从制定。
    葬与祭,皆如礼。逢忌日,跪拜泣。
    有遗器,及衣物。谨收藏,不可忽。
    遇清明,纸钱挂。遇中元,包袱化。
    教诫言,须谨记。随时述,传后辈。
    事翁姑,始终备。能谨遵,方不愧。

    谦宇译文:

    如果发生大的变故,如公婆去世。则要依照古训筹备丧礼,按照古制丧礼的规定穿着丧服,包括束发髻都要用麻绳。一些规定的殡殓用品不可马虎敷衍。葬礼和以后祭祀都按照礼制精心照办。倘若公婆有什么遗物和器具谨慎收藏,不可轻易忽视抛弃。

    以后到忌日的时候也要跪拜哭泣。清明时节扫墓挂纸钱、填坟都不可缺少。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的时候也要祭奠公婆亡灵。依据礼制是要用布包袱包上很多纸糊的衣物元宝和纸钱类的祭奠物品去到坟前焚烧。

    这些流传下来的礼制一定要记好并转述后后代子孙。如此在夫家侍奉公婆算有始有终。谨慎遵守所有礼制规则才不会愧疚。


    谦宇心得:

    我们看古代媳妇侍奉公婆,都是世代流传的一些规矩,并且还要把这些规矩传续给下一代。代代相传,使得传统文化流传至今。

    记得我奶奶在世的时候,从不放过的一件事就是看发丧的事。谁家有人去世了,她得在每一个流程都要去看,尤其发丧那一天。每一步骤的规则她都懂,回家会跟我母亲念叨。当然每次也都跟着人家一起掉眼泪。

    当时的我觉的不可思议,那些哭天喊地的有什么好看的。乱哄哄的,可却有很多人挤着看。今天想来,其实奶奶她们看的是自己掌握的礼制,关注的是她们承传的文化。

    然而令我痛心的是,奶奶去世时我却因为由于行程不能变动而没能回家送奶奶最后一程。那个时候我基本像演员,需要在台上露面。我的工作因客户们的会议排满了日程,一旦离开就导致客户的会议受影响。

    得到奶奶过世消息的时候我就要主持一个招商会。强颜欢笑主持会议,结束后自己回酒店大哭一场。那个时候特别理解有些演员在接受采访时说亲人离世自己却不能回家的苦衷。深刻体会到了那种无奈的痛!

    忌日、清明、上元节等这些日子的祭奠,是一种从古至今传承的礼制,更是后人缅怀亲人的一种寄托。如果亲人喜丧(年老自然去世)还好。遭遇变故则是在世亲人无法磨灭的痛苦。比如今年的疫情导致那么多家庭失去亲人,我想更需要一种途径释放内心的悲痛情绪。每逢祭奠的日子都会像把伤口撕开一样的痛。

    或许每个在世的人对离世的人都有或多或少的愧疚,越是没有太多关照他(她),愧疚心理就越明显,总觉的要知道他(她)会离世,一定对其好一点。所以与其对离世的人愧疚,不如对身边的人都好一点。作为媳妇,尤其对在世的公婆尽心。


    最后分享一则古代小故事。

    《陈妇一诺》

    汉朝时,有一位陈孝妇,是淮阳地方人,品行贤淑,在她十六岁时,便听从父母之命出嫁了。

    陈孝妇的丈夫,是一位孝顺之人,家境贫寒,与母亲相依为命,却对母亲十分孝敬。当陈孝妇嫁来后,夫妇二人不仅能恩爱互敬,还共同孝养母亲,生活充满了温暖与和乐。

    只是,婚后不多久,未等陈孝妇生育子女,丈夫便要应征去从军了。在临行的前一天,丈夫不禁担忧母亲的晚年,于是对妻子叹息说:如今我要从军去了,生死难料。自小,幸有母亲把我养育长大,可母亲只有我这一个儿子,没有其他兄弟可以依靠。假若我回不来,你肯奉养我的母亲吗?

    陈孝妇看着丈夫那期盼却又不安的眼神,马上应诺一声:“好!”没有丝毫犹豫,神情坚定。丈夫听后十分感动,不由流下眼泪,紧握妻子坚定的双手。

    安心从军

    母亲有了妻子的照顾,丈夫心上的石头也算落了地,便安心从军去了。从此,陈孝妇尽心奉侍着婆婆,另一方面,也期盼着丈夫能早日回来,希望一家人可以再次团聚。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陈孝妇盼着丈夫回来,却得到了丈夫在外去世的消息。听到这个消息时,婆婆与陈孝妇都不免悲痛万分,母亲失去了唯一的爱子,妻子失去了新婚不久的丈夫,一时间,整个家就像被乌云笼罩了一样,灰蒙蒙的,不由得都失声痛哭起来,看了也不免令人心酸。

    但陈孝妇悲痛之后,并没有倒下,也没有怨天尤人,她一直记得丈夫临行前,对她最后的嘱托,要照顾好婆婆。因此,她越加坚强起来,而且比以前更为勤劳,除了照顾婆婆,打理家事外,她还去纺纱织布,用此赚来的钱,奉养婆婆。日夜,陈孝妇都勤苦地劳作,一点儿不懈怠,希望婆婆能生活得好一些。

    同时,婆婆也很爱护媳妇,当看到儿子死了以后,媳妇对自己更加体贴照顾,怕自己会伤心难过,还时常抚慰自己,生活也照顾得更为周到。婆婆感到媳妇的一片至诚孝心,因此虽然失去儿子,可心里也有所安慰。对她,也像对待自己的亲生女儿一样关心照顾。

    陈孝妇为丈夫守了三年丧,当丧期满后,她的婆婆心疼她这么年轻就要守寡,心中不忍,便想让她改嫁。然而,陈孝妇却坚决不肯答应,回答说:“媳妇听说,信是为人的根本,义是行为的规则。夫君临行前,谆谆交待媳妇终生照顾婆婆,我必坚定奉守丈夫的嘱托。更何况您是我最亲的人,我怎可以背信弃义离您而去呢?违背托付是失信,背叛亡夫更是忘义,媳妇怎能这样做啊!”

    陈孝妇的话,令婆婆万分感动,一时老泪纵横,拉着她的手激动的说道:“娘实在是不忍心看你这么年轻就守寡啊!”

    陈孝妇也哭着回答道:“媳妇听说,做人宁可担负义而死,不可贪恋利而生。答应夫君之事,怎么可以不守信用,为人无信,怎能立足世间啊?我作为媳妇,奉侍公婆乃分内之事,夫君不幸先死,不得尽他为人子的责任,如今再叫我离开,没有人奉养婆婆,那便显明了夫君的不肖,也显出我的不孝了啊,假使媳妇为人不孝不信又无义,那媳妇还有何颜面活在世间哪?”于是,陈孝妇就想自杀,婆婆见她如此坚定,也不由得痛哭起来,从此也不再叫她改嫁了。

    婆媳相依为命

    而后,陈孝妇更是尽心竭力在家奉侍婆婆,早起晚睡,日日夜夜辛勤不断,这样奉侍了有二十八年,一直到老人家八十四岁,寿终正寝。在婆婆去世后,因为家中贫寒,陈孝妇为安葬婆婆,又将房产和田地都变卖了,给婆婆办好丧事。自己也终身奉守祭祀,完成她对丈夫的承诺,也尽她为人媳的责任。

    当淮阳太守得知此事后,非常受感动,便将她的孝行禀报京朝汉孝文帝。孝文帝听到陈孝妇信守承诺,奉养婆婆的孝行后,也十分赞赏她,便下旨赐给她四十斤的黄金,并免除她终身的徭役,以彰显她的信义与孝行。

    明代著名文学家和思想家吕坤评价说,陈孝妇年仅十六岁,又没有子息,受了丈夫的嘱托奉养婆婆,临别只一句承诺,她便终身奉守,不失信,又尽职,几经艰苦,不二其心。如果没有陈孝妇,恐怕她的婆婆,也难免为沟壑中的一堆枯骨了。

    陈孝妇这信守诺言,奉侍婆婆,至死不渝的真诚信念,深值我们称赞与敬佩!

    这故事中除了对老人的孝,更体现了夫妻之间的信义!如今夫妻之间都失信于对方,何况对外人!古人的事迹着实令我们深思啊!今天关于侍奉公婆的内容就全部分享完了,明天开始就是夫妻之间的相处,就到这里吧,明天见!

    ---End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有多少生离死别是被迫和无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govv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