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巢湖文海文艺调频哲思
偷儿入诗该咋写?——闲读《随园诗话》(145)

偷儿入诗该咋写?——闲读《随园诗话》(145)

作者: 真老实人_425a | 来源:发表于2020-11-28 22:54 被阅读0次

    【原书卷十三·六七】

    淮宁诗人黄浩浩《秋柳》云:“小驿孤城风一笛,断桥流水路三叉。”余曰:“佳则佳矣,惜其似梅花诗。”有某公咏《梅》云:“五尺短墙低有月,一村流水寂无人。”或笑曰:“此似偷儿诗。”

    淮宁,旧县名。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置,治所在今河南淮阳,为陈州府治所。1913年改名淮阳。

    黄浩浩,清代诗人。(资料缺)

    【闲言碎语】

    《秋柳》句:“小驿孤城风一笛,断桥流水路三叉。”袁枚称其“佳则佳矣,惜其似梅花诗。”袁枚的这个说法,有没有道理?有,也没有。

    说有,是因为咏梅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诗句,太深入人心了,只要看到类似句子,就觉得似乎是咏梅。这种现象是一种很奇特的文学联想现象,比如,一说到“土地”,我们就容易想到黄土高坡,而没有想到四川盆地的;一说到“江南”,脑中就浮现小桥流水、细雨迷蒙。反之亦然,看到眼前的情形,总会有相应比较固定的词语浮现。袁枚看到《秋柳》,但感觉像《梅花》,就是因为其脑中也有着咏梅诗的模糊的固定模式。因此,他的说法是有点道理的。而论及袁枚之“似梅花诗”说法没有道理,就是诗词创作并非固定模式,“我手写我见,我诗述我心”,也是无可非议的。每个人对所见景色的描绘,对景象所喻意之情感、思想,有作者自己的选择与安排,不能强求一律。当然,诗词字句的安排,都应该与咏诵对象有所联系,所谓“不脱不粘”即是标准。离的太远了,就会使读者不知所云。倘如诗词字句描写更具备另一事物特点时,读者就被引导到该事物上去了,本条诗话所记《梅》句“五尺短墙低有月,一村流水寂无人。”被袁枚说成“此似偷儿诗”,即是明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偷儿入诗该咋写?——闲读《随园诗话》(145)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iqhw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