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树到了北京,顷刻之间,就被震撼了:高大整齐的房屋,车水马龙的街道,摩肩接踵的人群。和他生活了十几年的村庄相比,这是何等不一样的崭新天地呀!
玉树没有更多的心情来欣赏和审视让他震撼无比的首都城市,他知道他是为何而来?如饥似渴地学习,才是他生活的重心。四年中,他只回了四次家,每年寒假回去过年,因为他根本没有多余的钱作为路费。过年时,他都会挨家挨户去拜年,他知道,这些善良朴实的父老乡亲曾经带给他的物质帮助和精神慰藉。
村里面条件稍微好些的人家,在玉树上学期间,仍然会悄悄地给玉树力所能及的帮助。每一次馈赠,都会让玉树从心里多出几分感激,他不止一次在内心深处告诉自己:若出人头地,必倾情相报。
尽管玉树一心想着报答,但老少爷们并没。有过多让玉树回报的想法。有时,玉树从北京给他们带一点不值钱但家里没有的小东西时,他们总是这样对玉树说:“一心想着学习就行,大家没有谁会想着让你回报,再说,现在也不是你回报的时候呀!”
虽然大家都这样对玉树说,但大家对玉树每次回来的用心,还是感觉到格外欣慰,觉得玉树懂感恩,没忘本。
那个年代几乎没有考研一说,玉树通过四年刻苦努力地学习,以优异的成绩从这所著名的大学毕业了。自古学而优则仕,不是玉树选择了仕途,而是仕途选择了玉树。玉树一毕业,就进入了某部。
虽然玉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工作人员.但传到玉树的老家,就变得神乎其神了。说啥的都有,反正最后得出一致的结论:玉树在北京做大官。
玉树毕业后,并没有着急成家立业,或许是因为考虑到自己家庭的实际情况,上学的时候,在亲戚朋友那里都拉了饥荒。所以玉树每个月只把生活费留出来,住在单位宿舍,也没有额外的费用,其余的钱,玉树全部给家里汇寄回去。
玉树依然是每年春节回家过年,自己能挣钱了,每次回去,都是大包小包地带不少东西,当年那些帮助过他的父老乡亲,没多有少都会得到玉树的回馈。所有人都说玉树虽然在京城做官,但没有一点架子,说话依然是熟悉的乡音,见了谁都会主动大声打招呼,玉树还是他们认识的那个玉树。
倒是县里的领导每年得知玉树回来,以走访百姓为名,来到玉树家里和玉树见面聊一聊,联络一下感情。村里的老少爷们觉得县里领导都来看玉树,对玉树更加崇拜起来。
尽管玉树每次回家都会向村里的给父老乡亲不断描述北京的种种美好,并发出去北京游玩的邀请。但村里人没有啥事,单纯去北京游玩,也只能是口头上答应,谁也不会真的去北京玩,哪怕他们是那么想看故宫,想看人民大会堂,想去毛主席纪念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