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身边的那些聪明人-
我们身边总是有一类这样的人,他们在读书的时候,上课看小说、聊天,不按时完成作业,不好好背书,却也总是能拿还不错的成绩。
他们从小就被别人夸赞——
哎呀,你怎么这么聪明啊。要是你努力一点,第一名肯定是你了啊。
于是,他们也欣欣然得意洋洋,我没有考上顶尖985是因为我不够努力,只要我努力了,凭我这么聪明一定可以考上。
很不幸,我就是这类人中的一个。
-聪明也可能是一种不幸-
我说的不幸,不是自我满足不是夸耀,是我真真切切感受到的,不幸。
因为沉浸在被夸赞的自我膨胀中,我们这类人,满足于别人的夸奖,而忘了,这个世界真正给你反馈的方式,不是凭借你本可以做到什么程度,而是你实际上做到了什么程度。
朋友们啊,不要再欺骗自己了。
你说,只要我每天花2个小时写作,我一定可以做好自媒体。
——可你在写作上的确上没有任何建树。
你说,我就看了两天书,只差两分没过从业资格考试。
——可事实上你依然是没有考取资格证书。
你说,虽然我只念了一个普通本一,可那是因为我高中三年都没有好好念书啊。
——可事实是,你觉得是榆木脑袋的同桌小王也考上了211。
这个世界,是靠成果来给我们反馈的。
你做了90分的选择,却只付出了20%的行动,你结的就是一个18分的果子。
一个在你眼中不够聪明的人,做了60分的选择,却付出了80%的行动,他结的是一个48分的果子。
我回过头看了一下我在简书的注册时间,2014年11月。
那时候的简书,即便是已经上线了一年多,却仍然是一个尚处于发展期的平台。对于有志于从事文字工作的人而言,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
最近决定给自己发展一份第二职业,综合考量下,尝试写稿是可行性最高的途径。
时至今日再来反观我的简书和微信公众号——
都是注册了一年半以上的账号了,发文数寥寥无几,同期做起来的号,都已经成长成为大V了。
当然我不认为只要每天坚持发文章了就可以有成果,只是,我连尝试都没有去做。在我需要的时候,只能从头开始。
我担心自己付出了时间、精力却收不到回报——这样多不聪明啊。
所以你看到了吗,自以为是的聪明,让我们过得惨不忍睹,而且那是——活该。
你所以为的聪明,根本谈不上智慧可言。
-不给解决方案的鸡汤都有毒-
难道我们的思维能力、见识真的无法变现么?我们自诩的“聪明”竟然会阻碍我们通往自己想要的生活的壁垒吗?
当然不是这样。
如果你是够“聪明”的人,我想你在做出选择的时候,是有理由更加明智的。
但是我们要避免的是——一味地寻求最优解。
朋友小米,是我一直所认为的聪明的同学,在大学毕业后,反而在家无所事事待了一年。我不解:为什么不去工作呢?
答案是,我还不知道最合适我的工作是什么,我总得好好想想吧,草率决定也太傻了吧。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是,中国人有哪些常见的思维陷阱?
有人回答——
谈恋爱太谨慎,结婚太草率。
这个答案放到我们刚刚的例子中也非常受用。
我们还没有去尝试,去体验,就下了判断——这个不适合我,我不喜欢。
李笑来在《和时间做朋友》里谈到过他对爱好的看法。
爱好,不过是我们先擅长了,再“爱”的。我们往往认为,我得先去“爱”,才会擅长。这样的因果倒置,让我们习惯性逃避——我不喜欢这个专业/工作/人……
这样的思维习惯最大的问题是,我们放弃了自己去尝试的机会。
而只有我们给自己机会去尝试,去做了,才有机会找到自己真正的“爱好”。
当然这并不是在诟病做选择这一种行为。
选择比努力重要,和我讲的“要去做”并不冲突。
根据自己的性格、思维习惯、专业技能、兴趣,选择你在当下应该做的事情,然后——
不犹豫地去做。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10年前,其次是现在。
要知道,从出发到结出果子,还差365*n次尝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