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欧欧
苏晓波吃完午饭,在等待来访的间隙,同事静拿出手机,她一直在跟苏晓波的线上夜读课,之前就听她说这个课——特别得不要不要的。
我和另一位伙伴一起蹭回放见识一下这位“黄老邪”,为什么是蹭回放,这个课强调现场互动,仅限第二天回放。
传说这是一个不谈技术、不讲概念、只谈思想和情怀的夜读课。
01
讲真目前为止是我见过的最纯粹、最超然、最真实、也最“神”的心理线上课。
接过手机随意点开,看到了一个平头男人,很硬核,正在随着嬉皮士音乐身体在律动。
静在旁边解释,"他的课就是这样,不讲实质性内容,放大段大段的音乐,你自己去感受。这个时候他通常是在等学员在线上他互动——主动念诗。”
这个老男人若无其事的坐在那里,感觉整个世界仿佛只有他一人,舒心自在的随着音乐摇头晃脑,不一会儿他又换了另一种风格的音乐——抒情。
接下来我就看见他手里抬了个杯子,里面装着淡黄色的水往嘴里送,静继续补充:“直播课他在喝啤酒,他真的很神。”
一会他拿起一本书《致一位青年诗人的信》,很随意地念了一段诗,语速偏快,我听得不太清。
马上群里有学员冒泡,“慢点,再慢点……”
还有的学员直接说,“你太快,自己感受不到么,我能感受你的焦虑……”我记不住一大串反馈
也有人说“诗很美。”
还有人说:“来自蒙古摔跤的……”
什么样的老师就能带出什么样的学生。
02
接下来就有学员视频互动,一位年轻女学员视频开了弄了半天却开不了麦,几十秒过去。
下一个学员接线进来也开始念诗,第一遍念完,老苏邀请他念第二遍,只提了一个要求说把声音压低来读。
群里有人说:“这一表演就表演了。”
学员互动留言什么样的都有,大部分都是评论说这位学员好假,好像没有一个支持。
但陆续不断有人在线上念诗。
听到一名女士操正宗郑州话念,我在这边笑得不行。
老苏也在线上裂开嘴的笑,对之前念两遍的那个小伙子,老苏说了一句第二遍好一点儿,有点装;对这个郑州话他回应这个很好。
他要的就是真实、自然、不造作。他自己在这个课上也如此,好像什么在这里都被允许。
听了20分钟下来,听静静说他在这个里尔克主题,每次开课都会读同样的一段诗,我们也听了,他连续读了三遍,大白话地读,没有任何的人为修饰。
颠覆平时我投情读诗的煽情劲儿。
这三遍里我只记住了半句“一只破碎的杯子”,到底是破碎还是破裂,记得不太准确,但头脑里就有这么个意象,一个东西被彻底打碎、被分裂,成为碎片、散乱的场景。
有种重新整合,再次全然的看清自己。
就一种感受,也说不清道不明。
03
我觉得这样的课程设置,不可想象,每个人在里面无疑是被一种更多的接纳。
虽感觉不是我们一贯的支持和赞扬,但是在这里的真实,让我反而感受到舒心与自在。
每个人都可以释放本性,表达自我就像这个直播喝啤酒的老毒物,亦邪亦正。真的没有好为人师,就是真真觉得他好神,也好自在,活脱脱一个人。
半年前我在糖心理,看到了“苏晓波的夜读公社”招募令,夜读主题是围绕三个人物的著作:马克思、里尔克、孔子。
推荐书目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著作》、《马克思思想导论》;《里尔克著》、《致一位青年诗人的信》、《里尔克诗全集》;《四书五经》
当时看完就被吓趴下了,真的都是巨著。
想想那些“巨著”,果断放弃、果断放弃。
今天见到他竟然已这样的方式带你感受巨著。
无压力,无重点勾画,无框架,无任务,甚至不要求你懂、你理解。
最后,我想说难道高手都长这个样?
第一境界:手中有剑,心中有剑
第二境界:手中无剑,心中有剑
第三境界:手中无剑,心中也无剑
老毒物这是第三境界吗?或是真的已疯癫?
附上:苏晓波个人简介
他,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在哲学、文学、精神分析之中寻找适合中国的心理治疗实践。
他,是是国内精神分析取向的心理咨询前辈,中德班一期成员,私人开业23年,与1993年下海开办国内第一家心理诊所。
他,精神分析时数达30000小时,接受1000小时德国和挪威专家职业训练,同时为一线心理咨询师和心理治疗师进行咨询与督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