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了,牛郎织女也相见了,忧思了一年,大家说真惨。为什么会那么认为呢?按当下的心情,真的让人羡慕,幸亏没有在一起,在一起了就没有这上千年的感情了。胡说八道?不信?咱分析分析看看。
一、从性格看两人必起争端。虽说织女是仙,牛郎是人,按照传统思想,两人结婚后牛郎肯定不会去做上门女婿,要是去那就不是牛郎了,也就不会有追织女的那颗不怕的心了,就是执拗才不怕王母娘娘,真要娶了肯定领回家。日子接着过下去吧,牛郎把织女娶回家,恩恩爱爱过日子,牛郎只会放牛,婚姻蜜月还好,亲亲我我牛背柳荫,织女也很幸福,糖吃久了还会有新鲜感吗?还会是那种味蕾乃至神经的甜蜜吗?织女从天降基本上是净身入凡尘,都没小火和细软,天天跟着牛郎吃糠咽菜也无所谓,那说明织女真心爱牛郎,等他们有了孩子呢?跟着爸爸继续放牛?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妈妈真心让自己孩子一辈子遭受地主剥削,和他们一样放牛为生?何况是从天而降的仙人。乐观的讲,织女会纺织,可以经营副业嘛,这个出路很好,牛郎放牛,织女织布,小日子红火起来了,登门买布的多了,扩大经营规模,分店分销生意兴隆,织女就是当今的女强人,那牛郎呢?在家洗衣服做饭照顾娃吗?为什么?牛郎只会放牛啊,在大男子主义思想束缚下,牛郎愿意,但家庭成员亲戚朋友能放过发家致富的好机会吗?在亲情与实权利与情之间,按牛郎织女的性格会能过多长久呢?
二、从社会关系看,得罪了王母娘娘的人,谁敢涉猎。权威的象征王母娘娘无人能及,真可谓是无敌姥姥。这抢人又抢颜面的事,仓皇掩盖还来不及,能让牛郎大张旗鼓宣传他一凡人取了仙人?能让织女把业务发展到天庭?牛郎织女的日子真的要过得捉襟见肘。“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随破能避风,夫妻恩爱苦也甜”。这都是老百姓向往的生活,都是相濡以沫无病疼、无烦恼经历风雨过后的美满退休生活。被生活奴役的现实,在水深火热之中煎熬的,和这密如蛛网的社会关系才是牛郎织女切实要面对的。
三、从生活成本看,他们两人可以但在生育二胎尤其三胎后,甚至更多娃,就很难找到幸福了。结合第一条牛郎的性格,老实、本分、善良,文化水平低,这种条件的职业选择在他的年代是牛郎,在现代呢?工厂工人、摆地摊、快递员、清洁一线工人……孩子多了住房要改善,总不能和爹娘并用一间卧房吧,小还好大了呢?尴尬。待儿子找媳妇、女儿找婆家的时候怎么办?除了住房教育也要成本啊,织女身兼数职,后勤生娃、赚钱养家、还要教育子女?她又不是哪吒三头六臂,又不是孙悟空七十二变,怎么应付?靠老人帮忙?织女家是指望不上,第二条的社会关系中他们不占任何优势,没有任何后备支援,这样一个家庭,谁还能保证家庭和睦、夫妻恩爱、儿女成才?至少我是看到了难过。
所以,王母娘娘推测到了织女下凡后的余生后,哪舍得让织女遭罪呀,看透了人间百态才做出宁可两两相思也不要天天刀光剑影,假装不知道,允许他们度完蜜月,再强行拉回天庭的做法真的是可圈可点。
一个不惑之年的年纪,什么都看开了后,还真觉得,相隔天河两相忘的怀念才是最美好的情义,没有琐碎的生活恰好是距离保护了彼此爱恋,才会有了七夕的珍惜和千古的流传。
是不是?牛郎和织女一点也不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