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的微信公众号“凤藻集”的创办初心
散文随笔 | 守卫文字的尊严文 / 陆长君
我时常在想,文字究竟是什么?
是社会系统中的人们用于交流和交换意义的象征符?还是为了方便传递讯息的物化载体?亦或是承载一个文明记忆的精神锁链?
或许都是,可是于我而言,我更愿意将文字看做是一套独立而有生命的东西。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这也可以从侧面说明,文字作为一种社会意识的载体,自其诞生之日就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那么我不禁要再问一句,文字和文学,又有什么区别呢?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迢递银河之中,早已有了文字的星光在闪烁,可是相形之下,文学的历史却并不十分绵延悠长,文字是人类史的一部分,文学又是文字史的一部分,当亿万年前的先祖们以漫长的物质生产实践为契机,进化出了人脑所独有的审美能力和能动性之后,才算真正在人类文明的广阔沃土之下埋填了文学的胞种。
世界上有很多个民族,也有很多种文字,可我始终认为,汉语是这个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这个最美丽就是顶尖之比,无它可并驾齐驱。
或许是出于一个普通渺小的中国人的近乎偏激的民族自信心吧,我始终觉得,作为炎黄子孙,我们可以理解任何一个国家的文学文化,可却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对我们的传统感同身受。
从西周时期颂神乐歌的四字诗篇,到汨罗江畔深情吟唱的爱国诗人,再到唐诗宋词的风采夺人,再到明清小说的辛辣酸甜,没有任何一个非华夏子孙可以真正体会“满船清梦压星河”的神韵妙笔,可以懂得“杨柳岸,晓风残月”婉转动人。他们或许可以背诵,却永远无法体会那种流淌于血脉深处的感动与那一霎时的触动。
中国文学,像是一座壮丽而阔大的群芳园,信手择一片绿叶,都足以让我研摩三生。
我爱中国的文字,爱中国的文学,爱植根于这片沃土的语言文化,而我又何其渺小,渺小至即便用心钻研,也不达其韵之十分之一,即便纵我一生,也不达其意之万分之一。
可是我愿意去看,去读,去写,去用我有限的生命挖掘中国文字这座宏伟的宝藏,怀着虔敬之心,做一只匍匐游走于万木之林的蚁,永远不忘记写作带给我的惊喜。
我相信,有很多人也和我有着一样的心愿。凤藻集的几位供稿者便是如此。
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字的娱乐性、商业性被无限开掘,象征消遣娱乐的浅阅读因为其浅显直白得以被更多人所接受,所以使其得以快速占领市场先机或者稳定地占据市场大额。在通俗文字充塞天地的年代里,那些原本那么动人的瑰丽词藻与篇章仿佛找不到自己的立锥之地了。
我曾无数次听到过来自大众读者对我文字的评价,或说艰涩难懂,亦或说拗口难读,的确也有我修炼不到家的缘故,但是有一些东西或许并不是晦涩,只是被我们遗忘了而已。
我的凤藻集总算是办起来了,从策划、选题、再到招请供稿人,没有太多精心设计的商业准备环节,从头到脚不过是为了满足我一个私心:我想办一个属于自己的小天地,属于同我一样愿意揣摩文字、愿意进行深阅读的小伙伴们的小园地,这个平台或许永远都不可能出名,或许某一天会消失,但是在这里你将永远不会开到商业味十足的营销文、口水文,这里只有一群像我一样热爱文字的普通人,在这些文字的背后,是一群愿意将文字当做信仰去用毕生的时间来耕耘的人。
“挥毫飞凤藻,发厘吼龙泉”。
让我们一起守卫文字的尊严。
最后请允许我借势做一个小宣传:我的微信公众号【凤藻集】,今日正式开始更新了,欢迎各位简书的同仁们关注、投稿,这里聚集了很多认真对待文字的无名写手们,只要你愿意来,相信不会让你失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