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喜悦
摄影:果儿与其说是“清醒地活”不如说是清醒地受苦。因为人只有在受苦的时候,才能感知到有一个“自己”存在,它正在经历痛苦。开心的时候,快乐的时候,人很难感知到有一个自己存在。
小姑娘来我家第三天了。带她一起散步,喂鸟,聊天,给她做好吃的。她很开心,原本计划想多住些时日。
中午聊天,她说她妈妈扭到腰了。我们吃过饭,她接到了哥哥打来的电话,想让她回去帮妈妈带孩子。
听到了她不情愿的声音,她不想回去,说自己刚来这里……
她还没有明白关于“自己”这个问题……是,她还太小,刚刚14岁。
中午的时候,我们还在交流关于“自己”这个话题。是的,当自己能够谈这个问题的时候,已是半百之年。
希望这些孩子们能够了知到“自己”,了知到那些痛苦和烦恼来到自己的时候,自己的反应,并透过这些反应来发现生命是一个怎样的存在。
是的,有很长很长的时间,是没有自己的。当别人说“关于你自己”的问题的时候,你能想到的只有自己的名字,自己的经历的事情,或者透过这些事情自己所获得的能够让别人看得见一些成绩。
比如,考试第几名,当然这些是学习优异者能够拿得出手的。比如,在什么地方做什么工作,做什么项目,月薪资,年薪资多少。比如,是否婚配,孩子几个……
“自己”怎么是这些东西能够概括的呢,可是,自己又没有办法说出其它什么,如果没有这些,或者如果这些不够显著的话,那个自己会感觉到自卑,甚至没有自己。
也因此,为了能够让“自己”的存在更显著,无论在任何一个地方都想要“凸显”自己,包括对自己不情愿做的事情,不喜欢的事情的抗议。
是的,那是没有“自己”的一种呈现。当一个人开始有“自己”的时候,他会开始警觉生命里的一切发生,并和这些发生进行有“觉知”的互动。他不会让这些发生占据,或者伤害自己,且持续地伤害自己。
当那些不愿意接受的事情发生的时候,他会很警觉,并清晰了解到自己在这些问题里的反应模式,清晰且小心翼翼地面对眼前的问题。如同被刺扎到一样,要很小心地将它拔出来。
“自己”不是一个名字,不是一个成绩成就,不是一个身份。“自己”更像是一个无限可能性,问题来到的时候,事情发生的时候,“自己”有千万种可能来呈现生命。
它不是为了获得什么,为了证明什么,当然也就没有什么可以阻挡的。它知道阻挡任何事情,都是在阻挡自己;抗拒(逃避)任何事情,都是在抗拒(逃避)自己。
所以,它与时俱进,它警觉地活在每个当下,没有要阻挡的,没有要抗拒的,没有要让自己不舒服的。当自己有让自己舒服的能力的时候,也就是它内在愈加敞开的时候,没有择捡生命里的任何发生。
这远比自己所要争取的利益,想要向别人证明自己的利益多得多……
……
——#内在探索#觉知力书写营#回归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