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论语读书文惠书屋
《论语》讲堂留影197

《论语》讲堂留影197

作者: 饮酒扬波 | 来源:发表于2024-04-26 05:44 被阅读0次

    2024-4-25 一百九十七课

    古文经典交流学习群 郭老师

    郭志强,1996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历史系 ,中学高级教师,曾任《中学政史地》编辑部主任。

    8.10子曰:“好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

    语音整理
    在本篇的第二章,孔子讲过“勇而无礼则乱”。就是说,“勇”虽然是一种美德,但是“好勇疾贫”,一个人只喜好勇武斗狠,而缺乏礼的约束,又厌恶贫困,这样很容易倚仗勇武而无所不为,也就是为达目的而不择手段。
    “人而不仁”,注意这个“人”,指的是贵族。一个贵族或者说一个统治者,为富不仁,那么很容易招人痛恨。对于这种不讲仁德的人,如果痛恨太过而不讲“恕”道,同样也很容易无所不为。它们都是祸害产生的源头。
    这样一来,本章在理解上就没有什么难度了,就是孔子说好勇逞强而又厌恶贫困,这是一种产生祸害的源头,对于不仁的人嫉恶如仇,同样也是一种产生祸害的源头。
    我们知道孔子所生活的春秋晚期,天下大乱,礼崩乐坏。孔子所推行的儒家思想,也就是致力于恢复周礼,使天下太平。他这一生,最痛恨的恐怕就是“乱”。子路一生追随孔子,可以说是忠心耿耿,毫无二心。但是子路生性好勇,所以孔子常常提醒他要学“礼”,打压他的那种“好勇”的劲头,批评他“暴虎冯河”,目的就是怕他出乱子。
    历史上也确实如此。如果一个人好勇,却又受不了贫困,不愿意安分守己,自然就会“作乱”。比如秦朝末年,陈胜、吴广揭竿而起,提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所以“好勇疾贫”,必然导致天下大乱。
    如果是一味地好勇斗狠,又不能“安贫乐道”,必然导致祸乱,相对来说比较容易理解。而嫉恶如仇,对那些不仁之人,就像对待仇人一样,欲除之而后快,似乎就有那么一点理直气壮,为什么也是“乱”的源头呢?实际上我们对待所谓的“小人”,也要有一种包容之心,体谅之心。对这些人和事处理不当,也会徒生祸乱。所以,要给他们以尊严,给他们以机会,让他有重新改正,重新做君子的机会。
    除此以外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穷寇勿追”,不要把别人逼到绝境,否则他有可能鱼死网破,反而让自己深受其害。
    所以“人而不仁,疾之以甚,乱也”,这一句似乎更深刻一些,值得我们去反复提味。

    杨伯峻译

    孔子説:“以勇敢自喜却厭惡貧困,是一種禍害。對於不仁的人,痛恨太甚,也是一種禍害。”

    钱穆解译

    〔解〕

    本章亦言治道。若其人好勇,又疾贫,则易生乱。疾,恶义。若对不仁之人,疾恶之过甚,使无所容,亦易生乱。《论语·先进篇》:

    子路为政,可使民知勇;见勇为美德。孔子告冉有曰:“先富后教”,见贫必救治。又曰:“好仁而恶不仁”,见不仁诚当恶。惟主持治道,则须善体人情,道之以渐。一有偏激,世乱起而祸且偏及于君子善人,是不可不深察。

    〔译〕

    先生说:“若其民好勇,又恶贫,就易于兴乱。若恶不仁之人太甚,也易于兴乱。”

    李零讲解

    这话说给谁听?统治者,还是他的学生?恐怕是学生。孔子有很多穷学生。

    “好勇疾贫”,主要是讲穷人不安其贫,积怨太深。“好勇”是暴力倾向,“疾贫”是恨自己太穷。苦大仇深,诉诸暴力,当然会出乱子。古代如此,现代也如此。“人而不仁”,主要是讲富人不仁,不拿穷人当人,为富不仁。穷人恨富人,再自然不过,但恨得太深,就会出乱子。穷人困苦无告,好勇不行,恨自己穷不行,恨富人富也不行,这些都会造成乱,那该怎么办?孔子没说。

    我替他说,忍着吧。

    铎罡 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讲堂留影197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nfox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