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书分享:深度工作-如何使用每一点脑力

读书分享:深度工作-如何使用每一点脑力

作者: huangshengd | 来源:发表于2023-06-17 06:40 被阅读0次

    作者:卡尔.纽波特

    分享:黄胜


    作者是麻省理工的学霸,同时也是一个高产的学术研究人士,他的学术状态正是我想要达到的一个理想状态,他在达到高产出的过程中,揣摩出了很多好方法,加上他自己明确的目标,还有坚持不懈的正确的努力,作者成了我心目中学术学习的理想榜样。

    了解了一下他的历史,竟然写了好几本书,包括“如何在大学里脱颖而出”,“如何成为学习的高手”,“优秀到不能被忽视”。

    虽然我已经过了学生的那个年纪,但还是很向往和羡慕能成为一个学习高手,所以还是把这几本书全部买来(也是受到赤羽熊二的影响吧,他在“麦肯锡精英高效阅读法”中提到,感觉到一本书很好的话,有必要把这个作者的书全部买来看看,因好书的作者必须是个值得你学习的人),仔细了研究一番,过了过学习瘾。

    对这边本书的总体感觉是挺有道理,挺有方法。道理其实大家都懂,他比我们优秀的地方是道理研究得很透彻,因果关系阐述得很清晰,很有说服力,更难得的是琢磨出了一系列的方法,这是他的一个亮点,并且这些创新和方法都已经被他自己实践证明过了,这更是一个了不起的成果。

    书中的结构比较简单,前面探讨深度工作的意义,后面告诉我们如何进行深度工作。告诉了我们深度工作的重要性之后,再教我们如何进行深度工作。

    深度工作的定义:在无干扰的状态下专注进行职业活动,使个人的认知能力达到极限。这种努力能够创造新价值,提升技能,而且难以复制。

    深度工作与刻意练习相关联,运用到了心流的理论但不完全相同,用到了积极心理学相关的理论,也多少让我想到了番茄工作法,让我想到了自己之前研究过的工作效率的衡量的问题,在论证深度工作的贡献度的时候,还特别对知识工作者的工作效率的”黑洞“问题进行了探讨。就是说知识工作者的工作效率不像体力工作者,很容易测量。但是深度工作的方法能够带来有价值的产出特别是高出浮浅工作的价值,这是浮浅工作所达不到的境界。我对作者提到的“忙碌能代表生产能力吗?”这个观点特别有共鸣感,我一直认为组织中忙碌的“小蜜蜂”不一定就是高效率高产出的员工。作者这方面的探索对我未来对工作效率的研究应该能够提供一定的参考作用。

    作者还从三个角度,从狭义到广义进行了深度工作必要性的论证:神经学角度,心理学角度,哲学角度。神经学的角度论证中,作者引用了加拉格尔的总结 :“我将精心选择目标,然后全情投入,简言之,我将活出专注的人生,因为这是最好的选择!” ,这句话我很喜欢。 加拉格尔的亲身经历,再次证明了我们关注什么,我们就得到什么的观点,她在自己癌症晚期的情况下,通过专注于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专注于有意义的事情,从而提升了自己的幸福感幸福,癌症带来的疼痛并没有把她的幸福裹挟而走。正如弗兰克尔所说,任何情况下,我们都是有选择的自由的。我们可以通过选择性关注,来调整我们的世界。我们的世界是我们所关注事物的产物,不同的选择,带来不同的感知世界。

    在如何做到深度工作方面,作者首先谈到了习惯的形成的重要性,比如说在工作生活中加入一些特别设计的惯例和固定程序,使得进入并保持高度专注状态消耗的意志力最小化,因为,我们的意志力是有限的,很容易就会消耗而尽。另外,要形成一个深度工作的规律,因人而异,作者提到了禁欲主义哲学,双峰哲学,节奏哲学,和新闻记者哲学这些方法。这些方法都是针对不同种类的人而准备的。对我而言,我觉得自己更适合节奏哲学吧,就是形成每日的作息规律。严格内化这些规律,能够帮助自己脱离意志力有限带来的问题。

    在深度工作和协作之间的关系方面,作者也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探索,特别提到了麻省理工20号楼的故事,典型的深度工作和浮浅工作搭配所带来的创新和深度综合的研究成果说明,对意外发现的追求和深度思考的努力必须分别优化提高。

    在具体执行深度工作的方法方面,作者提出,我们首先要把关注点放到极端重要的事情上,再抓住引领性指标(而不是滞后性目标,因为滞后性指标来的太晚,来不及改变我们的行为),之后是准备一个醒目的计分板,让自己随时看到当前的深度工作的时间,最后就是定期问责,定期回顾自己的成效或团队的成效,确认自己承诺目标的达成状况和总结失败原因,调整行为和确保结果的计划。我觉得这点不光是在学习时适用,其实在工作用也是挺有效果的。

    在进行深度工作时,如何放松我们的大脑呢?作者推荐了大脑休息的方法,就是工作之余必须完全屏蔽工作,研究显示,给有意识的头脑休息的时间,可以激活无意识的头脑,从而理清最复杂的职业挑战。让无意识帮助我们提供工作类型的多样化。就如刻意练习意义,深度工作必须要有高度的专注力,但是人的专注时间极限是有限的,一般人在刻意练习前,最多一小时,而对专家而言,可以达到4小时。所以适当的安逸或浮浅工作也是很有必要的。为此,作者又研究出了一套严格终结深度工作的方法,要有一套严格的停工流程,停工前回顾每一项未完成的任务,确保这些项目后续有计划确信可以完成,或者保存在一个合适的地方,恰当的时候可以再取,最后是要有一个仪式感,告诉自己停工完成!这样做的一个目的就是让自己的心理解除紧绷状态,让自己把未完成的事情在心里面做到真正的“放下”。这个完工仪式练习到位,将很大程度上帮助我们更好的休息,更好的进入深度工作 的状态。

    作者对浮浅工作带来的危害进行了说明,特别是网络和高科技应用导致的注意力的无法集中的问题,致使很多人的大脑心智模式都发生了改变,无法长时间专注一项任务,注意力不断的切换,不断的进行多任务工作,不断的进行多任务工作,伊拉.福莱特认为,这种人大脑的一个明显缺陷就是无法过滤掉无关紧要的事情,他们的注意力是长期分散的。他们会启用更多的与当前任务无关的大脑功能,也就是说他们基本上已经是心智残疾了!因为他们的大脑已经发生了改变。

    如何做到不断的专注呢,作者认为我们要练习定期的离开网络,练习定期的使用网络,练习主动的掌控自己的注意力,这样可以让大脑得到重新的修复,更能够抵挡令人分心的刺激,从而重新获得注意力的自主权。当然这个过程将是充满挑战的,因为你需要不断地超出自己的舒适区,不断的抵抗自己大脑下意识的各种冲动。另外一种大脑练习的方法就是大家可能听得比较多的冥想,但是作者的建议是进行有成果的冥想,有成果的冥想指的是在身体劳作而心智空闲的时候(比如走路,慢跑,开车,淋浴),将注意力集中到一件定义明确的专业难题上。

    我认为有成果的冥想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一方面是在放松的时候也让大脑有效的工作,另一方面就是如何做到有“成果”。因为我已经长跑很多年了,跑步过程中,大脑的确是有点浪费的,尝试过听英语,听音乐,也尝试过想一个特别的问题,在想一个特别的问题方面,的确有些成果产出,比如说如何发布一个微信朋友圈,有时候会在跑步过程中想好,跑完后直接发这种情况。看来这个方法需要多用,在跑步前,提前策划好问题。

    深度工作需要我们远离社交媒体,这对大部分人来说都是一个痛苦的选择。因为所有的APP,对我们来说都是有用的。为此,作者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让我们思考,就是说我们考虑下载APP的时候,往往只考虑到了能够给自己带来的利益,而且这些利益或便利度其实不是自己非要不可的。但是在带来的弊端方面,我们往往会忽略掉,我们现在日益下降的专注力会让时间分散的问题,就是过多APP带来的一个严重的后果。所以,我们可能需要再检查一下自己的手机和电脑,看看每个APP给自己带来的利弊,是利大于弊还是利小于弊,然后做出自己的选择。最好的方法是,只有你认为一种工具会带来实质的积极影响并且这些积极影响大于消极影响后,才继续使用这种工具。

    我们需要摒弃浮浅工作,才能让自己更加有效,作者建议我们提前计划好自己的每一天,甚至每一分钟,每天时常拿出一点时间询问自己:在今天剩下的时间里,我做什么最有道理?这是一个让你思考如何产出最大化的习惯。一个人的日程都是由内在驱动和外在要求这两股力量决定的,所以开始的时候,你对这个主意有所抵触也是自然的,但是如果我们想发掘自己的潜力,成为一个有所成就的人,那就必须打破这样疑虑。

    总之,这是一本让我反思自己人生,反思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方法的书,我特别欣赏作者书中的结束语:“ 我将活出专注的人生,因为这是最好的选择”。我赞同这句话!希望你也不会反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分享:深度工作-如何使用每一点脑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njdy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