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网络的第一性原理和增长引擎
如今,如果创业要做一个社交产品,会遇到以下阻碍增长的奇点假设:
1. 流量:巨头同时拥有大资金量级和变现能力,因此投放的ROI是不同的,后续跟进的创业产品很难再跟进同样的投放策略,比如今日头条可以用100元买一个用户,而普通社交产品只敢用10元买一个用户。资金量不够的情况下,更加难以在速度上超越巨头。
2. 壁垒:熟人社交被认为是最具有壁垒的社交网络,但是熟人社交总是被大家认为是一个可遇而不可求的机会,因为熟人社交需要关系链的冷启动,一旦建立,由于其强大的网络效应,后来者也完全没有机会了。而陌生人社交,虽然诞生了陌陌和探探这些公司,但是最高也就是百亿美金的市值,是无法和熟人网络的价值去比较的,微信和FB都代表了数千亿美金的市值。陌生人社交就是关于荷尔蒙就是YP。
那是否,这个时代,我们投资的社交产品都没有出头之日?甚至是,社交领域的投资已经变得没有意义了呢?我认为,与其被这些奇点假设所吓倒,还不如来想想,社交网络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它的第一性原理是什么?
描述一个社交产品,最简单的是这两个要素:
1. 展示
2. 匹配
比如,陌陌是一个依靠你财富程度的展示进行匹配的社交产品,探探是一个依靠你的美貌的展示来进行匹配的社交产品。一个产品如果只有展示没有匹配,那么最多就是一个拍照软件。如果一个产品只有匹配没有展示,那么人们被连接在一起之后,不知道该干什么,这时候通常容易诱导出人性的恶,黄色和匿名的暴力容易出现。所以,一个优秀的社交产品,能够同时满足展示和匹配的效率,基本上就具有了一些商业价值,做到陌陌和探探的水平。
但是,这个无法解释微信为何有如此巨大价值,无法解释Whatsapp对于Facebook如此重要。因为,我们首先要破除的误区是,人与人连接的网络,本质上,狭义的社交需求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无论是为了认识新的朋友,还是商业上大家互换名片,其实只是协作的开始。
1. 展示
2. 匹配
3. 协作
从此开始,我将用“协作网络”,而不是用“社交网络”,来指导我们对于下一代的将人与人连接在一起并产生生产力的网络的认知,称为“协作网络”。人类简史一书中说到,人类基于共同想象的协作,是我们战胜其他动物甚至同宗猿猴的主要原因。
让我们看看历史,人类通过网络的“协作”,取得过什么成就?
- Wikiepedia
- 大众点评/Yelp
- 知乎/Quora
- 豆瓣/IMDB
这些网络的特征就是,一个新用户对于老用户群体是有价值的,用户越多,贡献越多,整个网络的价值越大,并且这种积累是后来者很难追赶的,越来越大,滚雪球一样,人们称之为“网络效应”。甚至这种网络效益,是任何巨头用钱都无法买来的。今日头条有再多的钱,尝试悟空问答这个产品去抄袭知乎,但是最终还是失败的。
但是,尽管拥有网络效应,为何这些协作平台如此之有用和伟大,但是它们没有类似facebook和微信一样具有巨大的商业价值呢?
重点来了!往下看!
人类关系价值的第一性原理:协作网络的价值(Value)取决于协作关系的活性。
- 协作网络的关系数量 = c(c-1)/2
- 协作网络的价值水平 = v = n(n-1)
c代表了这个网络中的人数,可以简单理解为这个产品里的注册用户数,但是c是一个静态的概念,他能够描述这个网络中,当所有人与所有人都连接在一起的时候,这个网络中的关系的数量。c的这个概念,经常被腾讯马化腾所提及,将腾讯描述为这个时代的连接器,这也是为什么,关系链被腾讯和大家看作是最重要的资产,从来不和外部分享。同时,这套关系链也被认为是一个社交创新产品难以逾越的非连续性。
BUT,c是静态的数量,并且本身不代表协作网络的真正价值。
n是一个更为重要的概念,n代表了一个在线,活跃,贡献。我暂时称其为“活性”
- “在线”意味着,就算是注册用户,但是如果不在线,那么就不是真正的n
- “活跃”意味着,就算是在线用户,但是如果没有任何行为,那么也不是真正的n
- “贡献”意味着,就算是活跃用户,但是如果没有做事或者提供生产力,那么也不是真正的n
所以,v的最大化,是确保有n个人,可以无限制的连接到n-1个人,并且这个n是无时不刻都在线,并且这个n能够始终保持对其他人的贡献。这个定义一定会让你不舒服,但是这个就是一个极端假设,我们所要求解是v的max,所以非常极端。
理解了这个vmax与n的关系,那么过去的奇点假设就会被彻底打破,我们将一个一个打破你过去的既定认知:
- 破“异步”:IM不是最终形态,因为IM有异步性,当你没有在看微信的时候,你就不是一个n,就没有在协作,这个时间的局限性导致了事情通过微信不可能马上完成,因此IM并不是协作生产力推动的最优解。
- 破“熟人”:微信不是万能的,因为微信的熟人网络,其实是c*(c-a),这个a代表着整个微信关系链中,你不认识的所有人。微信最大的缺陷,就是熟人,因为它阻碍了你和那个a群体去协作的可能性,你变成了你的关系链的孤岛,你只会在你的同温层里协作。
- 破“线下”:张小龙是错的,张小龙强调,微信不该追求时长,应该让用户回归到线下,多有一些线下生活。但正是是因为这个假设,其实导致微信的产品设计缺乏让用户都保持在线的理由,而如果没有都在线,vmax中的n是破碎的,其价值是很有限的。
作为投资人,我希望鼓励创业者跳出文首的局限,我们一起来突破奇点假设,随着5G的来临,折叠屏等硬件的创新和基础设施的变化,我相信,vmax还远远没有到达,并且微信根本不是答案。通过运用vmax第一性原理,你将理解:实时网络,虚拟现实,脑机联合,不是空谈,并且很可能是拓宽v的方式。
下一代协作网络究竟应该是怎样的呢?三个关键词:同步,全人类,始终在线。它的价值应该会是微信的n倍!
时间有限,持续更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