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的命运》,这本薄薄的小书,我却足足花了1个星期才读完,每天只能读上个10几页。其间理论虽颇为繁杂,阅读障碍比较大,但我仍建议你读上一读。看惯了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巨著,看看尼古拉.别尔嘉耶夫这位俄罗斯伟大理论家的著作也不错。如果你能忍受繁杂的观点解释与头脑风暴,打开这本书认真的读起来,你便立马会被其中新颖深刻的观点所震撼,感慨原来在这么多年前,别尔嘉耶夫就有了这么深刻独特放在今天也毫不过时的想法。
我们北边的俄罗斯,历来不了解它的中国人只单单用老毛子,战斗民族之类的戏谑称呼来概括这个寒冷庞大的国度。然而,又有几个真的了解传说中的战斗民族――俄罗斯民族呢?相反,我们对俄罗斯有的只是一些陈词滥调的刻板印象。记得有一次和俄罗斯的一位朋友交谈时,他抱怨西伯利亚实在太冷了。我当时很自然的以中国人的想法调侃道:你们可是战斗民族啊,居然还会怕冷。在我的印象中,你们既能抗冻又能打熊。他听后很生气,道:难道在你们中国人的眼里俄罗斯人就不怕冻吗?那我问你,俄罗斯人难道不是人吗?
我听罢赶紧闭了嘴,立马为自己的无知和愚昧而感到羞愧。作为一个学俄语的人,我没有用心体味这个国家真实的情形和温度,而只是和大部分人用着同样的陈词滥调去调侃这个国家的是是非非。我太低级了。从那以后,我就意识到了一个念头:和看人不能看表面是一个道理,了解接近一个国家,乃至真正与他融为一体,决不能天天对世人眼中的它侃侃而谈,胡说八道。而是应该用自己的眼,自己的心,去看去感悟去贴近真正的俄罗斯。有时候,我们国人对于其他国家的态度实在是有点傲慢愚昧,在根本没有了解人家的前提下就巴拉巴拉不停说着美国怎么样英国怎么样小日本又怎么样,而且还认为自己说的东西都是对的,都是真理。这实在是有点盲目无知傲慢。
既然下决心要靠自己了解俄罗斯,我就不免要找一些书来看了。于是,第一本被找到的,便是这本《俄罗斯的命运》。
俄罗斯是个与众不同的国家,它既不完全属于东方,也不完全属于西方,而是站在它们中间的。这样一个独特的国家,它的民族精神会是什么样的呢?对此,别尔嘉耶夫是这样描述俄罗斯的民族精神的:俄罗斯的民族精神是狄奥尼索斯式的酒神精神。一个狂醉世界,使人沉酣人生,狂歌醉舞,在酩酊大醉中感到生命的欢悦,忘却生命的痛苦,与世界融为一体。
这种对俄罗斯精神的形容,的确是很有美感。我曾看过一个事情,二战时一个俄罗斯的士兵发现伏特加没有了,于是嗜酒的他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把车里的工业酒精兌着当酒喝了,一点也不怕自己中毒。很显然,我们眼中的俄罗斯人就是那种整天醉醺醺的,拿着伏特加灌个不停的形象。用酒神精神来形容这个狂乱强悍,迈着醉步,结识强壮的大国再合适不过了。
令我惊讶的是,俄罗斯的精神现状竟是与中国如此相似。书中写到:俄罗斯,一个如此独特,如此具有异常精神的国家,经常处在卑躬屈膝地对待西欧的状态中。它并不向欧洲学习必须和有益的东西,并不接纳对它有所救助的欧洲文化,而是奴性地屈从于西方,或者以粗野的民族主义反应猛烈的抨击西方,拒绝文化。
看着上面的文字,是不是想起来点什么。我首先想起来的,便是我国的一系列事件。远如近代洋务派和顽固派在要不要学习西方的争执,近如某高校在圣诞节那天不让学生出去过节,非逼着学生在教室里看中国传统文化宣传片。俄罗斯的斯拉夫派和西方派的争执与博弈与中国的保守派和西方派何其相似!中国和俄罗斯都陷入了一个文化命运上的漩涡,到底是极力保护坚守自己的传统文化呢?还是大力从西方引进文化呢?中国和俄罗斯,都在这个问题上犹豫不决,不断徘徊着寻找答案。
对于民族主义和是否要向西方学习的问题,别尔嘉耶夫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别尔嘉耶夫认为人类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压根没必要害怕自己被其他的民族挤压到消失。他说:一旦民族陷入无限的自我怀疑和自我贪婪的自满中,认为自己便是世界,不允许任何人任何物与自己并存,那是非常致命的。人与人之间的友谊并不会消弥人的个性,而是会成为他们完满的证明。各民族之间形成的全人类的友谊,不会消弥,而会证明民族的个性。人类是某个肯定的统一。如果它以自己的存在去压制和取消一切进入它的等级现实,诸如个体的个性和民族的个性。那么,它就将转化为空洞的抽象性。
此外,他对俄罗斯的力量和精神相当自信,认为那些终将被历史淘汰的糟粕被潮流卷走压根不会对俄罗斯的精神基地造成什么恶劣的影响。在他看来,冲走的是糟粕,留下来的则是精华。俄罗斯有信心凭着自己过硬的实力和强大的精神力量继续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在我看来,别尔嘉耶夫的这种强大的自信,才能被称做真正的文化自信。我从它书中摘录了这段原话,以便大家能很深刻的感受他的这个观点:企图保留一切传统,极力驱逐外来事物是一种胆怯,不自信的民族主义,它不信任俄罗斯精神的力量,不信任民族力量的坚不可摧,它是一种把我们的精神存在寄托在对生活的外在物质条件的奴性依赖上的物质主义。那些被认为是把俄罗斯“欧化”的东西,根本不意味着将俄罗斯非民族化。旧俄罗斯正在走向深渊,但新的未来的俄罗斯拥有与民族生活的其他深刻元素,与俄罗斯灵魂的联系。所以,俄罗斯不可能灭亡。
别尔嘉耶夫不赞成一味的崇拜模仿追随西方。他认为更重要的事情是搞出点民族原创的东西来。距离产生美,我们对西方的美好先进认识也许未必是真实。我们目前没有到达它的高度,所以才会觉得它美好,我们对于西方的认识就像雾里看花,水中看月,有点朦胧美,却总是显得不精准不了解。西方人在自己的文化价值面前不会顶礼膜拜,因为是他创造了它们。而我们也应该从纵深地带创造文化的价值,创造的独特性属于欧洲人。孩子们就是这样看待成人的生活的,他们觉得神奇迷人,因为那是他们完全不熟悉的。换句话说,等我们自己真正有了很强的实力,超越了西方,自然就不会再有什么崇洋媚外了。
对于俄罗斯的命运与方向,别尔嘉耶夫提出了这样一剂药方。他讲到: 一切伟大的民族都贯穿着使命意识,这是与特别的精神高涨时期相吻合的,这时历史的命运赋予该民族去完成某些对世界而言的伟大和崭新的东西。俄罗斯不能像东方那样限制自己,站在西方的对立面。俄罗斯应该意识到自己也是西方,而且是东西方的综合,是两个世界的联结点,而非分界线。
在他看来,俄罗斯是世界上伟大强壮的民族之一,理应负起自己责任,走上复兴强国之路,充分在世界舞台上发挥自己的作用,向世界人民展现俄罗斯的力量和贡献。对于这个观点,我也很认同。世界上这么多的民族,有盛就会有衰,从曾经的天朝古国中国,到海上霸主西班牙,日不落帝国英吉利,再到世界超级大国,这些幸运的民族都在特定的时期遇到了属于它们的机会,得以在世界舞台上大展拳脚。机会只有那么几次,而且还是风水轮流转的,每个伟大的民族都会极力抓住这种短暂却有力的机会,让自己民族笼罩荣光,为全人类做出特定的贡献。
值得一提的是,别尔嘉耶夫对二战时德国侵略俄国的观点极为宽容开阔,十分引人深思。他说:需要一场完全独特的世界性惨剧,需要一次日耳曼的傲慢自负引起的疯狂才能促使俄罗斯认识自己,摆脱自己的消极性,在自己身上激发出男性力量和感到自己负有成就尘世伟大事业的使命。斯拉夫世界与日耳曼世界的战争不仅仅是武装力量在阵地上的冲突,而是更为深刻的冲突,是一场精神战争。位于东方与西方的中介位置,兼具东西方特点的俄罗斯的使命,就是在引导人类统一的过程中起到伟大的作用,世界大战活生生地把我们引导到俄罗斯的使命感问题上。应该害怕垂死的灵魂基于垂死的肉体。肉体的死亡要比精神的死亡更少恐怖。在战前,在和平的生活中,人类的精神已经奄奄待毙,人类的精神之火已经熄灭。人们见惯不惊,甚至都没能发现这种杀戮的恐怖。人的肉体躯壳,甚至人的心脏会在战争中毁灭,但他的灵魂不仅能留存下来,而且还可能得到新生。我们要接受战争,然后再否定它,我们应该以否定的名义来接受战争。我们俄罗斯人,必须在意识到伟大的历史任务的立场上振奋精神,为提升我们在世界上存在的价值,为我们的精神而斗争,而不是在那种立场上,亦即德国人是凶手和不道德的,我们永远是正确的。
总而言之,别尔嘉耶夫看待这场战争的角度是站在一个世界性的角度,而并非全然站在其捍卫民族自由权利的正义角度。他没有去谴责德国人对其祖国侵略的不道德与非正义,而是在这场卫国战争中看到了更深刻的东西。他期望通过这场战争,俄罗斯民族能迅速成长起来,锻炼出更为强大的精神和意志,真正发挥它的世界性作用。他预见,通过这场史无前例的惨烈血腥战争,人类的灵魂能受到深深的震撼,洗去一部分罪恶,发现生活,生命的美好,让灵魂再次变得洁净。也就是,通过对这场战争的审判与悔悟,人类能重新发现自己,认识自己,从战前的麻木状态中醒来。事实上,别尔嘉耶夫的预见能力的确很一流,他在书中所说的事情,几乎都被验证并成为现实。
站的高看的远,我站在巨人别尔嘉耶夫的肩膀上,审看自己的历史观。印象中,一提到抗日战争,只要是中国人,都会瞬间怒发冲冠,心里隐隐作痛,嘴里大骂小日本的血腥残酷,警告自己要努力学习工作,振兴中华,再不让敌人再有机会蹂躏自己。当然,这是很正常的反应。但今天,我不想对曾经侵略欺负过我们的这个国家多做论述,我想说的,是关于别尔嘉耶夫战争观的延伸思考与讨论。
在近代那段被欺辱被蹂躏的悲惨历史里,中国人的精神一直处于麻木状态,这点,从鲁迅先生写的人血馒头和阿Q精神便可窥见一二。当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难的时候,当国家到了几近覆灭的时候,中华民族终于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空前的团结。8年的血泪史,小米加步枪的努力,我们终于把看起来比自己强大多了的敌人驱逐出祖国的边界。在危难间,中华民族经过了血与泪的洗礼,通过了历史的考验,锻炼出了强大的精神魄力,成为了一个更强大的民族。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当然要对日本的卑劣侵略行为强烈谴责。但谴责对手并不意味着侮辱,看轻对手。
姜文的《让子弹飞》里塑造了一个愚蠢可笑的日本鬼子,但我对此类的丑化并不认同。如果我们的对手是这么愚蠢弱智,而我们居然整整打了8年才把这么蠢的日本人打出去,那反而言之,我们又算什么呢?侮辱对手就是侮辱我们自己,我们应该用客观理性的眼光看待这场战争,而非不停谩骂侮辱对方。
一提起日本,人们可能都会嗤之以鼻的哼一句:哼,小日本,咋也比不上我们大中华。希望日本鬼子都死光。我们当然有资格咒骂日本,因为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曾遭到它残酷的迫害和侵略。但我希望,我们能站在一个更客观的角度去理解,看待这场战争。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拼尽全力将敌人赶出去,为的是让我们这些后背努力发展国家,让中国更强大。而非只让我们嘴上不停咒骂,光说不做,嘴上爱国。
日本固然可恶,并且也是我们目前的劲敌之一,但我们更应该做的是少骂一点它,多借鉴研究它做的好的地方。卧薪尝胆,暗中观察,有朝一日,终将甩它十条街。多点行动,少点嘴上爱国,不然就算再怎么骂日本,人家依然活的好好的,何必管你呢?
看完这本书后,我开始思考起来,并想问一个问题:有没有人能写出一本谈论中国命运的好书呢?中国,能不能也有一个像别尔嘉耶夫一样的人呢?中国的知识分子,在中国命运的行进中,在中国整体的复兴过程中,能为自己的祖国做些什么呢?别尔嘉耶夫说:俄罗斯知识分子还没有承担起在历史中掌权的使命,因为他们只习惯于对整个历史现象做不负责任的抵制。生活在中心的高文化层次的人,应该和可以感到自己一点都不比普通人,不比生活在俄罗斯某个深处的庄稼汉更不是人民。我们的社会思想是有意地粗糙和肤浅的,它总是追求简单而害怕复杂。俄罗斯知识分子总是鼓吹着某些袖珍手册上的学说,许诺全体拯救的简易方法的乌托邦,但不喜欢和害怕有独立价值的创造思想,而在这思想之中正潜含着无限复杂的前景。
自然,作为中国知识分子,应当深入研究各种理论体系,创造各种原创的深刻理论,振兴中华文化,承担起知识分子应该担起的责任。不是纸上谈兵,也不是光说不练,而是实打实的为中国精神复活做出贡献。
在此以别尔嘉耶夫的一段话作为结句:在俄罗斯的深处存在着活的精神,潜伏着伟大的可能性。应该在掘松的土壤里播种新思想和新生活的种子。成熟的俄罗斯要发挥世界的作用,必须以它的精神性复活为前提。同样的话,也适用于中国,中国同样也是一个蕴藏着伟大可能的国家,我们中国人民要做的,就是要在这片土壤上耕耘播种,勤劳作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