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阿瑞德
01
去年寒假回家,我从图书馆借了4本书。
本打算在假期读,可临近开学,除过书上落满灰尘,我,一本也未曾读完。
《一句顶一万句》有上下两部分。
为了对得起自己从学校借阅的书,我在回学校的前一天里,读完了《一句顶一万句》的上半部——出延津。
今年寒假回家,我又从学校图书馆借了8本书。
王小波的《青铜时代》听说是本骨骼惊奇,读起来极过瘾的书。
这是我在简书上,有人推荐时看到的。
按照荐书的那位简友所说,不读王小波真不知作家行列里会有那样的奇人。
我看了十几篇简友的荐书文章,选了8本。
我会不会读完它,我不知道。可假期我有很多的块状时间,却读不完一本书。
我为什么用块状时间去读书,却读不完它呢?
阅读文字的数量,随手机出现,成倍的增加,它把块状时间打碎,可焦虑却流进时间的间隙,充斥着每天的我。
02
大二时,在图书馆写小说,认识了一个文学社的学长。他的读书方法可用一“快”字形容。
一本书,先看目录,再选择某一章节细读;画思维导图,接着快速阅读每段话的第一句。
他的阅读量是客观的。
有一次,我问他读书太快,是不是过于把知识实用化,过于功利化了。
学长告诉我,他的阅读就像是剥洋葱,开始时直接找洋葱的内核,放慢速度细细阅读;接着,由内向外,加快速度阅读。
说实话,我是第一次听到剥洋葱阅读法。
学长每年的阅读量,少说也有五六十本。
有一次,学校的广播站统计图书借阅人次,学长竟然是借阅图书最多的人。
图书馆的借阅记录足以让我吃惊,他一年的借阅次数多达四百。
读那么多的书,是不是就不会感到焦虑?
学长的答案是:更加焦虑。
一直以为,读书可以缓解焦虑,改变心境,可现在读的书越多,反倒越焦虑。
我想寻求答案。
知乎上是这样解释的:读的书越多,就会越加的明白自己想要追求的东西是什么,而追求的过程,本就充满着自我怀疑的焦虑。
03
我读书很慢,之所以慢有两个原因:块状时间总被打乱,重读次数太多;看字速度慢,不愿错过书中细节。
当然,我指的是读小说。
大学认识的那位读书极快的学长,我曾与他辩论。有一次,他在图书馆泡了一天,在朋友圈晒自己一天的读书量——整整七本书。
他一天读了七本书,那是很让人吃惊的阅读。
剥洋葱的阅读,真的有那么快吗?
我没有尝试过,可一天读七本书,那的确是让我吃惊、怀疑。这又让想起了作家毕飞宇讲的故事。
我是读了《推拿》这本书之后,知道作家毕飞宇的。
他曾在一篇文章中谈到阅读。他说,自己的阅读速度是极慢的,慢到不愿错过书中的每一个标点。
有一次,他在一个会议上遇到余华,竟然惊喜的发现,余华的阅读速度比他的还慢,他在心里不禁暗喜。
读的书越多,焦虑会越多,这可能是个不正确的结论。可读书越多,的确是能改变自我。
我也想改变自己,所以在图书馆借了8本书,可我为什么读不完它?
这是为什么?我想,答案如题:因为焦虑。
04
读书有很多形式,正如大学室友大雄所说,一天不学习就会Out。
室友大雄是班里知识付费最多的一个人。
喜马拉雅、得到、知乎、豆瓣,大雄几乎在这些应用上都花过钱。
有一次,宿舍聚餐,大雄在吃饭间隙,塞着耳机听东西。
出于好奇,我把他的耳机夺了下来,他笑呵呵的看着我。
当我把他耳机拿来一探究竟时,耳机里听到的却是高晓松讲鲁迅与朱安的故事。
当说到焦虑时,大雄很有话题感。他说自己每天学习很多知识,却依旧焦虑。
我们却开玩笑的说,你买的不是知识,是越来越多的付费焦虑。
我们有没有时间,细想肯定是有的。可为什么我们拿着块状的时间去完整的读一本书,却读不了呢?
我想,这不仅仅是焦虑,不仅仅是浮躁,不仅仅是没有时间,不仅仅是懒惰,不仅仅是时间的碎片化,不仅仅是过于功利。
当读书变得奢侈,当阅读变得焦虑,也许,那才是最为可怕的事。
所以,拿出点块状的时间,慢慢去品读一本书,也许会没有收获,也许会让你焦虑,可它总会给记忆留下点什么,在你用时,给你意外的帮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