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九旬清华名教授夫人断食结束生命》的消息让我沉思良久,人生一世,活着不易、死也真难,真是“人累”啊。
文章详细地介绍了陈司寇老师、北京101中学教师、著名教授赵宝煦的夫人为了活出质量、活出尊严、不给儿女和社会造成负担,晚年身患绝症后拒绝治疗、连续五天拒绝进食,毅然决然地踏上不归之路的经过。看到此处,我们可以想象到老人在最后的时刻里,需要忍受着多么大的痛苦和折磨,在子女的苦苦哀求和注目中,终于实现自行了断、走完生命的路程。她曾经说过这样的话:“要不怕死”、“要争取走得快一点”。她老人家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她既不拖累别人,也捍卫了自己的尊严。
生老病死乃世间常事,任何人都摆脱不了这样的命运,只是过程有所不同而已。死亡,是人生路上必然面对的最后一件大事。且不说夙民百姓,就是帝王将相、达官显贵也最终难逃如此命运。尽管人们釆取各种手段,穷尽百般之力,想把自己的生命延续下去,梦想着长生不老,但严酷的现实将他们的这种想法击得粉碎。至于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只是人们的幻想,是一场神话,只能作为人们心中的“诗与远方”。不过,近年来兴起的“冷冻遗体”,以求将来科学发达后而起死回生,那也只能是人们的一种愿望而已。即使能够实现,也仅仅是把所谓的生命再延续一段时间,最终还是要走向死亡,多死几次罢了。
既然非死不可,心里也就坦然了。那么选择死亡的方式,也即生活的质量就成为近年来人们广泛谈论的话题。中国有句古话:好死不如赖活着。说的是活着总比死了好,因为不管死得如何痛快,这代表的是一切现实的结束,包括“希望”。这首先是教育和鼓励人们要珍惜自己的生命,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尽好自己的责任而自强不息。但一个“赖”字,也道尽了人生尽头生活的不易和艰难。而且,到了最后的时刻,就是你真有“自尽”的念头,仅靠一己之力已根本无法实现,只能陷入“生不如死”、“不得好死”的两难境地。即使身边的人想伸出援助之手,也碍于法律、道德等多方面的约束而“爱莫能助”。
为此,有些西方发达国家出台了“安乐死”方面的法律,使人们真正地把自己的命运掌握在手中成为可能,但也引发了不少的社会争议,至今还处于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状态。我国目前在这方面还基本上处于空白,也就是说人们在回天乏力之时,若要求得“好死”一回几无可能。只能出现本文开头的残酷局面--绝食而亡,给本以饱受病痛摧残的垂危病人平添了新的痛苦,让儿女永久地处于不安和自责之中。我相信,在创建和谐社会的实践中,相关的法律和手段也会不断地制定和健全起来,以充分地尊重每个人的“生命权”、让人真正地“好死一回”,而不至于让类似的悲剧重复上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