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7年9月1号起,我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学前教育工作者,俗称幼师。作为一个理论基础不扎实,实践经验特别少的新手,我只能边学边做边成长。
每周一篇关于学前教育的内容,包括:通过阅读相关文章汲取自己需要的或者缺乏的知识,加上自己的看法以及老教师的经验;或者自己在教学上的所见所闻所得。希望对以后的工作有益吧。
今天的主题是:分离焦虑。
百度百科:分离焦虑是指婴幼儿因与亲人分离而引起的焦虑、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绪反应,又称离别焦虑,是婴幼儿焦虑症的一种类型,多发病于学龄前期。
很不幸又很幸运的,我带小班。就是传说中每天早上都会上演年度悲惨大戏的神奇的班级,任务艰巨。幸运的是,可以迅速成长,并且将要成为把这群熊孩子从“小”带到“大”的“亲妈”,目测三年后毕业典礼会哭死。
这是我的第一群宝贝,我会尽力尽心的。
正题,为什么小班级的宝贝每天都会哭的“生离死别”,原因也就四个字“分离焦虑”。那么产生分离焦虑的原因是什么呢?
哈哈,我也不清楚。不才,我大学四年理论并没学好。
不耻下问,据老教师的经验分享,原因以及应对如下:
1、变化太大而引起焦虑
幼儿从家庭迈入幼儿园的集体生活,环境有了巨大的改变,被称为“心理断乳期”。
举个栗子:幼儿园有相对固定的一日活动安排表,吃饭、盥洗、上课,什么时候起床,而幼儿在家中的生活规律并不一定与此相符。有的家庭中生活作息比较随意,一切以幼儿的意愿为中心;有的幼儿甚至有一些不良的生活规律和习惯,如晚上熬夜,早上睡懒觉,中午不午觉,挑食、偏食,不喝白开水。
家长应对:与幼儿园作息同步,比如以身作则带孩子早睡早起(实在不行等孩子睡着了再起床玩手机吧手机党);督促孩子午睡;培养生活自理能力,不要因为自己脾气急就包办一切,放手让孩子学等。
教师应对:对于一些情绪波动较大的小朋友,暂时允许他与集体活动分离,让他逐步从适应到观望,最终参与活动。对于自理能力差的孩子,尽量帮助他们进行午饭、午睡。当孩子完成一件未完成过的事情或者有所进步,给予孩子适当的奖励,不断激励孩子,强化进步行为。和家长沟通,协调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
2、第一次离开爸爸妈妈,陌生的人与环境加深焦虑
举个栗子:教师和其他小伙伴对孩子来说都是陌生的面孔,幼儿感到不安是正常的。我们幼儿园小班的师生比例为3:20,也就是两教一保对20个孩子,我们是“指南实验园”,所以各方面严格按照指南执行,而大部分的幼儿园都是三位成人负责照顾30名左右幼儿,有些幼儿园甚至保教不分。因此,幼儿不可能像在家里一样得到一对一甚至是几对一的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而第一次面对与爸爸妈妈的分离,幼儿也会害怕爸爸妈妈不会来接自己,从而加深焦虑。
家长应对:送园离开时,家长要有郑重的告别仪式,说再见的时候态度坚定,跟幼儿约好接园时间,并且最好不要迟到。可适当给予孩子依恋物比如玩具玩偶,当然一段时间后最好收回。
教师应对:幼儿园入园后,要主动、热情地抱一抱,亲一亲,摸一摸,问一问,叫一叫孩子的小名,表示最喜欢他,让孩子感到温暖、安全。多关注安全感较低的幼儿,尽量做到不忽视任何一个幼儿,当然,偏爱某一个幼儿是不太恰当的哦!
再举个栗子:幼儿园的环境对幼儿来讲是完全陌生的和新鲜的。无论是环境的设置还是教室内的模样等都与家中不同。这在使幼儿感到好奇和新鲜的同时,也会引起他的恐慌和不安,幼儿感到不适应了,从而引起心理上的压力。
家长应对:在孩子入园前,有意识地多带孩子到幼儿园来,熟悉其周围环境和教师,放手让孩子玩,让教师抱一抱,亲一亲,让孩子熟悉新的声音,使他们喜欢上幼儿园及幼儿园里的老师和小朋友。
教师应对:环创上尽量做到温馨,有家的氛围。通过观察孩子,主动交流熟悉后,邀请孩子加入游戏,每天可以准备不一样的游戏吸引孩子。
3、被家长的焦虑感染
举个栗子:有些幼儿的分离焦虑症状明显,可能跟家长同样的分离焦虑有关。有些家长早上送园后一直逗留在教师门口,或跟孩子抱抱不停,或在门口徘徊担心孩子哭,不吃饭;离开后也担心孩子不好好睡觉不好好吃饭。这种焦虑在幼儿看来是家长舍不得自己,他们认为只要自己哭的再大声点爸爸妈妈是不是就会接走自己。
家长应对:放手。父母的爱是最特别的,爱就是为了分离。孩子迟早是要离开自己的。而幼师对孩子一种专业的爱,把孩子放心交给我们吧。再放心不下,也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更不要在接园是第一句话就问孩子吃饱没有被欺负没有,这样只会加深幼儿对幼儿园的厌恶。另外,家长不要随意说出“再不听话就送你去幼儿园”“再这样我叫李老师来了”这种类似的话,我们也不容易,不要再让孩子怕幼儿园怕老师啦。家长们要多肯定孩子,多说幼儿园的好呀!
教师应对:尽力安抚这类家长,可以在午休时给家长发去孩子比较正能量的照片。同时上述注意问题要着重跟每一位家长交代清楚。
未完待续,欢迎补充。
此外,每个幼儿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的个性特点和所受的家庭教育与环境各不相同,以至于他们的分离焦虑之表现也各不相同,那么,我们也应该根据幼儿各自的特点对症下药。
如:暴躁型的孩子,我们可采用冷处理的方法,他急的时候,老师千万不要急,适当的时候,给孩子留出一点空间和时间,同时观察孩子的表情和言行,待他平静下来之后则用亲切的语言在全班幼儿面前表扬他,鼓励他。又如:波动型的孩子重要的是让他可以有事干,转移他的注意力。老师要不停地给他新的刺激,让他参加不同的游戏活动,以保持他对新的环境的好奇心、新鲜感。
常言道:“榜样是最好的老师”。对那些哭闹不休的孩子,教师要坚持正面引导,正面教育哭闹的孩子要向不哭的乖孩子学习。有些幼儿为了得到老师的夸奖,也会停止哭声,这时教师应该循循善诱、循序渐进,逐步消除分离焦虑的情绪,使他们尽快适应新的环境、新的生活。
学前儿童教育总归是一种家长不容易啊老师也不容易的工作,所以家园务必好好合作,好好处,毕竟我们都是为了孩子。
最后分享一张图片。真理!
幼师新手:面对分离焦虑怎么破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