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深度练习:跨越从普通到卓越的分水岭
本节作者讲了两个故事。
第一个是核聚老师高考逆袭考入北大的故事。
这个故事中,首先核聚老师在学习处于低谷时,思考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自己怎么努力都无法明显提高成绩。其实,同样的问题我在高考前也遇到过,只是,核聚老师善于思考。他的思考在于将一个模糊的问题具体量化。
每天为什么要学习?学习是为了进步。
什么是进步?他建立了一个“进步本”,把每一个学习收获都记下来。
在这个本子上,记录他每天学习到的新知识、高明白的错题及有关学习的总结。
如果,同样的题型还是不会,同样的错误再犯,同样的知识点下次还是模糊,那证明还是没有真正的进步。只有记在大脑里的东西,才是真正的进步。
于是,他每天抽时间把本子上的题反复做,不懂就问同学,查参考书,将所有的知识点完整无误地记住,理解每一个细节,并达到了任何时间都能快速,且不出错的程度。
这个步骤在于,他将所学的知识完全掌握,烂熟于心,并能达到快速准确地解答。于是,他的学习飞速跃升。
试想,我们这么多的人在学习,有几个人能将学习中的问题思考到如此程度,并且,解决到这样的程度。
同样的道理,如果将此方法运用于任何地方,不管是工作上,还是写作上,哪个人能不成功逆袭?
第二个是韩国作家张同完的故事。
初中学渣张同完英语一直在班上垫底,突然有一天,大脑来电,想说一口流利的英语。
经过自己不断摸索,终于发明的100LS训练法,6个月开口说流利英语,1年达到口译水准。
由此,他不仅获得了卡塔尔的高薪工作,还以同样的方法学会了法语、日语和汉语,并以特招生的身份进入釜山大学法语系,让自己的人生从此不同。
他的方法是这样的:找一部自己喜欢的电影,然后跟着听和说。
我们知道的方法是要你学完100部美剧,而张同完的方法是,只看一部剧,但是,这部剧要看100遍。
第一步,关掉所有字幕观看
第二步,打开母语字幕观看,并确认之前没有明白的部分
第三步,换成英文字幕,把没听懂的片段抄下来
第四步,反复练习听不懂的片段,听完马上跟读
第五步,关掉所有字幕,观看剩下的97遍。
这里的关键是弄清每句台词的意思,听完马上跟读,对不熟练的片段反复练习,使语气、语速、语调尽可能与剧中一样。直到遇到类似的场景,可以不加思索准确地脱口而出。
从上面两个例子可以看出,核聚老师没有沉迷于各种资料泛泛复习,张同完没有醉心于各种美剧的泛听,他们都把知识当作技能练习。他们的学习方法,无疑都是刻意练习的结果。
那些成绩好的人还将“做对”和“做快”同时列入自己的学习标准,将知识掌握得足够熟练。
作者认为,我们在心态上要慢,允许自己学得少、学得慢,但在动作上要快,要求自己熟练、迅速。快,也是一种生产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