饱饱的睡眠需要比平时更多一些的睡眠时间,可是今儿最缺的就是时间,只能把睡眠的时间减少。
因为出差被积压的工作在今天井喷,好在昨晚已经对各项工作今天了梳理和安排,也不算是手足无措。
最近在写日志的时候我突然发现自己好像已经快要枯竭了,经常发呆,不知道要写些什么。
每天真的没有那么多新的感悟和情绪所需要表达,好像都已经被自己表达完了。
加上一忙碌起来,更是无暇顾及那些有的没的情绪,也就无从写起,就算是想记录,也觉得它们不值一提。
细细想想,其实在自己决定不写当事人的案情之后,好像就总是这样。
不写当事人的案情对当事人来说确实是好事,因为未办结的案件,当事人随时都有败诉的风险。
堵住这个风险最好的方式便是尽量少的泄露案件的信息。
之前在记录一些当事人的案情时,虽然我总是采用化名,甚至颠倒当事人的身份,例如原告变被告,但明眼人一看就会知道就是那个案件。
尤其是在这个互联网的时代,在传播效率极高的情况下,谁还没有几个律师朋友呢?
之前在记录当事人的案情时,往往我还会不自觉的带入办案的思路而不自知。
在手机了添加了好几个对方律师的微信后,我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于是我开始不记录未办结的案情,也不会在此记录我的那些分析。
而且对于很多敏感案件,自己往往更不能在日志中体现,甚至有一些情绪也不能体现。
于是,原本为这个案件忙活了一天,找到许多可以分享的点,但在日志中却不能体现半分。
这就导致了憋屈的我,憋屈的坐在电脑前,对着word文档发呆。
有时候涉及到一些敏感的案情和敏感的情绪,我不得不表达时,我只能尽力的跟自己玩“文字游戏”。
就是尽量让自己能看懂真意,别人只能理解表面的意思。
但有一天我发现,我的粉丝群体中仍然有很小一部分人能解析我在日志中埋下的“文字游戏”,甚至能敏锐感知我变化的情绪。
他们要么直接给我留言,要么通过后台私信我,要么直接添加我的微信告知我。
在感到有同道中人伴我同行,我感到温暖的同时,我又担心那些文字游戏被不该解开的人解开。
于是,我更加小心翼翼。
或许这是我自己给自己设想的假想敌,但我不想让那些可预料或不可预料的意外发生,不愿意去赌那个万一。
看来我注定赢不了这个敌人,因为它对我了如指掌,赢过它的那天,或许我就成为了全新的自己。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