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样的神句,千年难遇。文人写作凭所谓生活经验,更多凭意淫。能意淫出如此境界,王勃文采实在高得很。
虽然王勃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但是他的才华,说实话,远远超过那“三杰”的,放在今天,也是少有人及的才子(不敢说无人能及)。《旧唐书》载,“勃六岁解属文,构思无滞,词情英迈,与兄勔、勮,才藻相类,”《新唐书》记载,王勃“六岁善文辞,九岁得颜师古注《汉书》读之,作《指瑕》以擿其失。”
才华卓群,年少成名,不见得是好事。《新唐书》和《旧唐书》在诸多事件记载上有较大出入,但是在王勃的记载上基本一致。比如《新唐书》记载,王勃“倚才陵藉,为僚吏共嫉”,《旧唐书》记载“勃恃才傲物,为同僚所嫉。”
王勃少年的志向在仕途,也是想要干一番事业的。后来嘛,在官场混迹,被虐的不要不要的。第一次被虐,是因为想讨好他的恩公,他的伯乐,沛王李贤,弄了个文章。结果弄巧成拙,文章被沛王爸爸唐高宗看到了,龙颜不悦,骂小勃是歪才,赶走,赶走!一般来说,讨好恩公,拍拍马屁,这事太多太多了,偏偏勃勃运气不好,被高宗李治看到。李治看不上小勃的“歪文”,加上他脑回路清奇,竟然觉得小勃在挑拨他的儿子们的矛盾!
P.S.唐高宗李治比较清奇。李世民一生英明神武,唯独选继承人失算,李承乾,李泰差是差了点儿,但是都比李治强,况且还有神勇果敢的李恪。李恪姥爷是隋炀帝,这尴尬出身便决定他无法继承大统。李世民向大贵族势力妥协,拿李治这货来将就,虽有无奈,但是和他自己的小心思有关(他在玄武门杀掉了哥哥弟弟,又胁迫亲爹退位,对于手足相残有切身感受,最恨儿子们内斗。因此李治这绵绵软软,看起来人畜无害的所谓“老好人”,合了他的心意)。有学者认为,李世民也曾后悔过,想拿李恪换掉李治这货。可惜啊,换太子不是换语文课代表那么简单!
说回小勃,他第二次被虐则诡异的多,学者多认为第二次是被同僚嫉恨,设计陷害。小勃在这次危机过后,意志消沉多了。后来朝廷又想起用他,他坚辞不就了(勃哥可能是想,你们这些垃圾,想虐我了,就用我,我不玩了!)再后来,小勃溺水而亡,短暂而精彩的一生画上了句号,年仅29(按照新唐书记载,王勃溺亡是29岁,旧唐书记载,王勃溺亡时28岁),很可惜!
一般来说,有点点小才的,多半会隐藏自己,所谓的“低调”,悄悄的,暗中观察,伺机捞好处,搞名声,回头再包装自己那点儿“小才”,装裱成“大才”;真正有大才的,多持才傲物,目中无人。他们不在乎别人评价,无节制地挥洒才情,这样的,多半会被那些所谓“低调”的,暗中观察的“小才”,拿掉;最高一等的是有雄才的,这类人厉害了,才华高得很,高不可测啊。“小才们”纵一辈子暗中观察,也难摸到“雄才”们的脉络。“雄才”们对于自身的才华,一般收放自如,既不会像“大才”们肆意挥洒才情,也不必如“小才”们佯装“低调”“谦逊”,他们是万中无一的绝世高手!
最后,还有芸芸众生里,我们这些“无才”者,无才就很好了。一般来说,无才无为无是非,一生顺遂无祸端,大吉大利,万事如意!
至于王勃嘛,算是奇才,不是完全传统意义上的大才,毕竟他不按照套路出牌,任性得很!史料记载,这哥们对中医药感兴趣,喜好给人抓药治病!
P.S. 王勃做奇文《滕王阁序》是事先已打好腹稿还是临场即兴发挥,目前有争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