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随笔散文心情随笔读书
姜夔的柳词:看尽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

姜夔的柳词:看尽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

作者: 筠心_ | 来源:发表于2023-04-07 15:26 被阅读0次

一晃已过清明,身处岭南,没怎么见着柳树,便到了春归时。说到柳,总不免令我想起文化路。那是家乡城河边一条幽静的马路,沿岸疏疏地栽着垂柳,有些年头了,树高大、呈古貌。最爱初春时节漫步文化路,伴着“恻恻轻寒翦翦风”,我仿佛与一群轻盈曼妙的绿衣仙子同行……常痴想:世上还有哪种树,如同柳这般柔情万缕?

最早涉及柳的诗歌大约是《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从军将士回忆出征时的情景,不止家人舍不得我,就连柳树都长条拂面,别情依依啊!最脍炙人口的柳诗大约是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从此,文学中杨柳便彻底与送别主题捆绑在一起了。古人云折柳时分,这不水边渡口,往往大多栽柳;而柳字恰恰谐音留,意谓请君留步。隋炀帝开通济渠,沿堤植柳,于是有了著名的“隋堤柳”。北宋宗室赵令畤《清平乐》词:“春风依旧,着意隋堤柳。搓得鹅儿黄欲就,天气清明时候。”据说是悼念他的亡妾,生离死别,仍然是“别”。北宋词人周邦彦《兰陵王•柳》词:“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题为咏柳,实则亦是抒写别情。

到了南宋,出现一位布衣词人,他喜欢写柳词。初春、暮春、夏天、秋天,不同季节的杨柳见于他的笔下;也不仅仅叙离别,他赋予柳丰富的内涵与意象。此人就是南宋词七宗之一,字尧章,号白石道人的姜夔。而白石众多柳词中,首屈一指的当属这阕自度曲:

空城晓角,吹入垂杨陌。马上单衣寒恻恻。看尽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    正岑寂,明朝又寒食。强携酒,小桥宅。怕梨花落尽成秋色。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淡黄柳》

此词有一段序言,可以明了词人的创作缘由:“客居合肥南城赤阑桥之西,巷陌凄凉,与江左异,唯柳色夹道,依依可怜。因度此阕,以纾客怀。”没有功名,没有田宅,即便身怀绝世之才,为了生计,他也只能浮萍般四处飘零。这真是让人很不甘心,也很郁闷的事儿!而姜夔由弱冠至离世,四十余年间旅食于湘鄂、江淮、江浙一带,始终是依人为幕的所谓江湖清客。因此,白石词中有相当数量感怀身世、羁旅穷愁的作品,《淡黄柳》是其中之一。

时为宋光宗绍熙元年(1190)寒食节的前一天,三十六岁的姜夔孤身一人,缓辔徐行于杨柳夹道的合肥巷陌……词上片,他由听觉:“空城晓角”,至触觉:“马上单衣寒恻恻”,最后视觉:“看尽鹅黄嫩绿”,成功营造出一个冷寂凄清的意境。是啊,柳色已从鹅黄变为嫩绿,不知不觉已是暮春时节。“都是江南旧相识”,姜夔的家、妻子儿女在浙江湖州,江南水乡最多杨柳,那自然是旧相识了。歇拍隐隐透露出一丝思家的情绪。

过片“正岑寂,明朝又寒食”,寒食在清明前一二天。而古时的清明,除了上坟,还有阖家团聚、游春逛景的风俗。杜牧《清明》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是说诗人孤身行旅,不能与家人团圆,偏偏还遭遇风雨,又湿又冷,惆怅失意至魂欲断。于是,他想寻找一个可以避避雨、歇歇脚、暖暖身的地方。姜夔颇喜欢在词中以杜牧自拟,你瞧:“强携酒,小桥宅”,与杜牧“借问酒家何处有”,同一机杼。“小桥宅”指其合肥恋人的居处,他这是强打精神,“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接着“怕梨花落尽成秋色”,增一字易一字,化用李贺《三月》诗:“梨花落尽成秋苑”,客观景色有了主观情绪。一句词四层含义:眼前景,心中境,渐老的年纪,与恋人十几年将尽的缘分。结拍“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是进一步注解“秋色”。到此,冷寂至极!话说,“碧”字用得真好,媲美于李商隐《蝉》诗:“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以“清空骚雅”艺术特色著称的白石词,读者须细细咀嚼品味。

转眼秋天,姜夔在合肥又创作了一阕自度曲,依然与杨柳有关:

绿杨巷陌。秋风起、边城一片离索。马嘶渐远,人归甚处,戍楼吹角。情怀正恶、更衰草寒烟淡薄。似当时、将军部曲,迤逦度沙漠。    追念西湖上,小舫携歌,晚花行乐。旧游在否?想如今、翠凋红落。漫写羊裙,等新雁来时系著。怕匆匆、不肯寄与,误后约。——《凄凉犯》

姜夔作词常常有小序,有时甚至很长,堪比一篇小品文。只摘取《凄凉犯》序言的开头数句:“合肥巷陌皆种柳,秋风夕起骚骚然。予客居阖户,时闻马嘶。出城四顾,则荒烟野草,不胜凄黯,乃著此解。”细心的读者会发现,这段序言大致解释了词的上片。而关键句即:“秋风起、边城一片离索。”北宋时曾经是淮南西路治所的合肥,到了南宋,由于中原沦陷,宋、金以淮河为界,成了几经战火的边城。其萧条荒凉,令词人触目惊心。

词下片转而回忆昔年杭州西湖之游,似乎与上片对照。“小舫携歌,晚花行乐”,一派欢愉、热闹的景象。然而,南宋半壁江山岂能长久——“想如今、翠凋红落”。结拍“怕匆匆、不肯寄与,误后约”,那是暗暗的担忧……可知,这是一曲以秋风中的杨柳起兴,隐含黍离之悲的凄凉唱词。

秋去冬来,冬尽春至,很快到了绍熙二年(1191)。对于姜夔来说,是极其伤感的一年:初春他与恋人分别,初秋回到合肥时,对方已嫁他人,原来那一别竟是永别!他有一阕不见“柳”字,却让人时时联想到柳的自度曲:

渐吹尽、枝头香絮,是处人家,绿深门户。远浦萦回,暮帆零乱向何许。阅人多矣,谁得似长亭树。树若有情时,不会得、青青如此。    日暮,望高城不见,只见乱山无数。韦郎去也,怎忘得、玉环分付。第一是、早早归来,怕红萼、无人为主。算空有并刀,难剪离愁千缕。——《长亭怨慢》

姜夔精通音律,别人是照着词谱填写,而他喜欢自创曲谱。他的合肥恋人是“能拨春风”的琵琶歌女,两人倾心相爱长达十数年。可惜,终有缘尽时。《长亭怨慢》是忆别之作,也是怨别之词。起拍“渐吹尽、枝头香絮”,拟想暮春柳絮飘落,恋人居处的景色;歇拍是名句:“树若有情时,不会得、青青如此”,感叹见惯离别、无情麻木的长亭古柳;结拍“算空有并刀,难剪离愁千缕”,则是词人如杨柳般千丝万缕的离愁别绪。

同年夏天,姜夔去金陵拜会大诗人杨万里,旧曲新度,创作了一首琵琶曲,以怀念合肥恋人。这也是一阕柳词,可与《长亭怨慢》对看:

又正是春归,细柳暗黄千缕,暮鸦啼处。梦逐金鞍去。一点芳心休诉,琵琶解语。——《醉吟商小品》

可怜啊,那个“琵琶解语”的合肥女子!她曾千叮万嘱:“第一是、早早归来,怕红萼、无人为主”,可是等到春归,等到“细柳暗黄千缕”,都不见“韦郎”踪影。她只能“梦逐金鞍去……”小词的后半段运用了对面写的艺术手法,以己之怀人,揣想人之怀己,情意倍浓。

无奈啊,一介布衣、无权无势的姜夔!他是否料到了恋人的命运?正如韩翃《章台柳•寄柳氏》词:“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

不过,姜夔的柳词并非全是伤感之作。宋光宗绍熙五年(1194)初春,他随同幕主兼知己张鉴,由绍兴来到杭州。两人携手游西湖,赏孤山梅花,观断桥杨柳,同时还有乐工、舞姬助兴。为此他自度一曲,将梅、柳合写,这是一阕欢快、活泼的纪游词:

十亩梅花作雪飞,冷香下、携手多时。两年不到断桥西,长笛为予吹。    人妒垂杨绿,春风为染作仙衣。垂杨却又妒腰肢,近前舞丝丝。——《莺声绕红楼》

小词写得浅白、易懂,但仍有可圈可点处。起拍“十亩梅花作雪飞”,请试想一下——多么唯美、恢宏的场景!而下片身着柳黄色衣裙的舞姬,与随风起舞的杨柳千丝,人似柳,柳似人,谁能分得清?小词虽小,却妙不可言。

此外,姜夔还有一阕按词谱填写、年月地点不可考、“正襟危坐”的咏柳词:

青青官柳,飞过双双燕。楼上对春寒,卷珠帘瞥然一见。如今春去,香絮乱因风。沾径草,惹墙花,一一教谁管。    阳关去也,方表人肠断。几度拂行轩,念衣冠尊前易散。翠眉织锦,红叶浪题诗。烟渡口,水亭边,长是心先乱。——《蓦山溪•咏柳》

词上片写了初春的垂柳与暮春的柳絮,由“卷珠帘瞥然一见”,过渡到“如今春去”。感慨时光匆匆的,是柳,抑或人?歇拍“沾径草,惹墙花,一一教谁管”,柳絮随风飘散;人之命运呢?与柳絮一样,亦无法自主啊!词人在惜春伤春中,感怀身世。词下片则回归咏柳伤离的文化传统,结拍“烟渡口,水亭边,长是心先乱”,写得蕴藉回味。

的确,春秋渐长的中年人最怕时序更替。尽管此地不见“鹅黄嫩绿”,但这个春天终将过去……北宋词人张先《诉衷情》词:“此时愿作,杨柳千丝,绊惹春风。”多么美好的痴语啊!

* 图片来自网络

【上一篇】

姜夔的丁巳新年:诗鬓无端又一春

相关文章

  • 淡黄柳.合肥(宋、姜夔)

    《中国诗歌集》CGA 空城晓角,吹入垂杨陌。马上单衣寒恻恻,看尽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正岑寂,明朝又...

  • 《莫之仙体》之行书.宋词一首

    空城晓角。吹入垂杨陌。马上单衣寒恻恻。看尽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 正岑寂。明朝又寒食。强携酒、小桥宅,怕梨花落...

  • 鹅黄嫩绿

    天空的灰还没有褪去 蓝还没有醒来 太阳躲在云层后面 白色的微光落在鹅黄的叶子上 这一树的鹅黄嫩绿,轻盈得如同羽毛 ...

  • 春江的别离 ——《读诗人十四个》

    终于等到讲苏轼的词了,今天阅读的是“春江的别离——姜夔与苏轼。”这两首词写的都是西湖的春天,都是逝去的梦。姜夔...

  • 如梦令

    如梦令·岁末近春时 姜彦伟 数尽严寒腊九,又是新桃红透。 瑞雪兆丰年,不觉春风依旧。 看柳,看柳,更近鹅黄时候。

  • 骚雅派

    骚雅派又称姜派、姜夔诗派。姜夔词具有“骚雅”的特点,因此把以姜夔为代表的南宋词人如姜夔、吴文英、刘克庄等人称为骚雅...

  • 姜夔两词

    辛亥之冬,余载雪诣石湖。止既雪,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使二妓隶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

  • 姜夔:这个词人有点“飘”

    姜夔,注定飘泊的词人 南宋词人姜夔身上有三个特点,一是才华好,二是字难写,三是有点飘。 才华好,姜夔词作的好,在当...

  • 宋词九

    淡 黄 柳 姜夔 客居合肥南城赤阑桥之西...

  • 姜夔与吴文英

    今天的阅读围绕姜夔和吴文英展开。叶嘉莹先生说,姜夔是用思力来写词,也是用思力来用典故,他的典故都是用思力来安排...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姜夔的柳词:看尽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uwpd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