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输出第54天
一般人眼中的“智人”就是聪明人,“富人”就是有钱人,那非一般人又是怎么看待“智人”、“富人”这两个词的呢?
作为非一般人的老子,在《道德经》第三十三章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
我对此的理解是“真正了解他人的人才是‘智人’,真正了解自己的人才是‘明白人’。能够战胜别人的人是有能力的,而能够战胜自我的人才是最强的。懂得适时适度满足的人才是‘富人’。行动力强的人才是真正有志向的。不迷失‘道’的人才能走得长久。遵照‘道’的人纵使肉身死亡但精神永存,这种人才是真正的长寿之人”。
由此可见,老子认为“真正了解他人的人才是‘智人’,懂得适时适度的人才是‘富人’”。
不仅是老子这么认为,其他很多名人也持有相同的观点。
像被誉为古希腊最有智慧的人: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也曾以“智人”讽刺当时古希腊自以为很聪明、很懂别人的人。在苏格拉底看来,自己只是一个无知的人。但是,在真正有智慧的人看来,苏格拉底才是真正懂得他人的人。
另外,苏格拉底还说过这么一句话:“知足是天然的财富”,这和老子的“知足者富”的意思是一样的。
在我看来,他们之所以会持有这样的观点,思考的底层逻辑都来自于“道”。
提到“道”,很多人会觉得它很玄乎,其实并不是这样的。“道在于万物”,老子说的“了解他人、了解自己、战胜自我、懂得满足、行动力强”,都是“道”的体现。只有悟“道”的人,才能把这些方面做好。
这对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说,无疑是一大福音。因为如果“道”不能指导我们的生活,其实它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而通过老子对“道”的阐述,我们可以得知“道”并不是悬在半空、可望不可及的存在,而是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
如果我们多用思想的眼睛去洞察,就一定可以发现“道”的存在。当我们能灵活运用“道”来指导生活,不需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能过好这一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