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向阳花《人生感悟ABC》
闲谈三国:不以成败论英雄

闲谈三国:不以成败论英雄

作者: 浮尘拂尘 | 来源:发表于2018-07-19 02:46 被阅读437次
闲谈三国:不以成败论英雄

        三十岁的人了,第一次完整的看了经典版《三国演义》一看就停不下来,然后又看了一些三国方面的书,有小说,有杂记,有《三国志》以及《三国志集解》虽然三国志晦涩难懂,无奈我为了想让自己看上去更有学问一点,还是买全了。放在家里不知何时会来研究?哈哈,羞愧难当。然而我发现我真的对这段历史深深的着迷。

闲谈三国:不以成败论英雄

      登上三国时期这段历史舞台的人可以说是各有千秋。先说说这个被后人神话了的诸葛丞相。当然孔明也是人,并非神,是一个拥有神人之志却无力回天的丞相。顿时感觉,孔明在那个年代活得好苦。虽然最终他带着未完成的遗愿病逝于五丈原,到死也未完成理想,然而历史对他的评价是公正的。此间虽然褒贬不一,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也向来是没有百分百好评的,我们只能取其广义定论。大众所向往,即为人心所向。

闲谈三国:不以成败论英雄

      诸葛亮身负先帝托孤之重,终日废寝忘食,食少而事烦,一天可能只睡四五个小时。据《裴注三国志》详见诸葛亮传,记载他病重时每天食米仅三升,(那时候的人每天只吃两顿饭)司马懿对使者断言“其将死也”。诸葛亮从隆中的意气风发的青年时期跟随刘备直到死去无一日不再为完成统一大业而努力,即使后面辅佐的后主刘禅昏庸无能,国中大事小事全部都要交给诸葛亮处理,他也没有像刘备托孤时嘱托的那样:“犬子若不才,卿自取之”反而是无时无刻不效忠。他太负责,太敬业,唯恐他人办事不周耽误国事,可以说是在前线北伐的时候还要心系朝政,“受命以来,夙夜忧叹”唯恐自己哪里做的不好对不起先帝。然而很多事情不是某一个人可以挽回的,十年的时间,诸葛亮六出祁山,终于,在第六次北伐途中,深夜,五丈原的秋风带走了这个年仅52岁的蜀国丞相。“我六出祁山,寸功未建,悠悠苍天,何薄于我”?这是演义里面的情节,着实让我泪目了一把。他的死犹如流星的陨落,使蜀国举国悲痛,也让后人缅怀至今。“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闲谈三国:不以成败论英雄

      历史或许是以成败论英雄,然而人心有杆秤。败走麦城的关羽,在箭伤愈裂时拼死于吴军作战,荆州自古以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关羽中了吕蒙的调虎离山之计,腹背受敌,丢失荆州败走麦城,最终身首异处。关羽死后被神话,人称“关公”民间百姓当作神仙来敬仰,直到现在春节贴门画的时候就有门神关公。当然他性格里的缺陷:骄傲是导致他丢失荆州的主要原因。然而,熟人勿过?人们记住的是他的英雄豪气,铮铮傲骨,对人仗义,侠肝义胆。毛宗岗曾评价关羽为三国三绝中的“义绝”意思是关羽是三国里面最重情义的人。所以历史不一定是以成败论英雄。   

闲谈三国:不以成败论英雄

      姜维是三国后期里面争议比较大的人物,首先一点是因为他是魏国降将。然而最终收服于诸葛亮麾下,诸葛亮临终时将毕生所学全部传授于他。这里因为他从魏投降到蜀的问题被很多人轻视,也成了他被人贬斥的重要原因。然而我想说的是,诸葛亮难道看人不比我们准吗?可能有人会说诸葛亮看人容易走眼,比如丢失街亭被斩首的马谡。马谡确实是诸葛亮用人的一次重要失误,然而马谡是因为从未上过战场,孔明只是给了他这个第一次上战场的机会,然而马谡同学真的是太逗了,轻易不出场,一上战场直接挂掉,只会纸上谈兵犯了致命的错误,孔明只能忍泪将他斩首。挥泪斩马谡也说明了孔明顾全大局,不徇私情。但是姜维是不一样的,他大概也如同马谡一般年轻,但是初入孔明眼时就让孔明生起一股爱才之情,在攻打天水时孔明与他相持不下,此前无人能猜透诸葛亮的计谋,而姜维却猜到了。若不是魏军拦了姜维回去的路,把他误认为投降蜀国了,姜维没有退路,他是不会投降诸葛亮的。正史有记载姜维一开始就说世受汉禄,其实他心里一直是忠于汉室的。诸葛亮一番劝说他自然心里也有了降意。如果只咬着投降这件事就贬斥他,那他真的太冤了。他跟随诸葛亮之后,诸葛亮跟他形影不离,每遇战事都和他商量。直到临终时把毕生所学全部传授与他。     

闲谈三国:不以成败论英雄

      诸葛亮死后姜维在蜀国过的并不太平,首先他是不是土系蜀人,在那些蜀国官员中他是外来臣子,受排挤是常有的事。其次,诸葛亮临终前的接班人是蒋琬和费祎。而这两个人都不是主战派。姜维在蜀国可谓是一天也没有忘记丞相使命:伐魏。他的政治观点毫无疑问是和诸葛亮相同的,然而他毕竟不同于诸葛亮,诸葛亮一开始跟随的是先主刘备,“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再加上诸葛亮的人格魅力,朝中之臣无不折服于他。姜维是一个后来者,蜀人排外的情况下,虽然有诸葛亮的推荐但是他还是人微言轻,他在蜀国注定是要靠作出成绩来说话。

闲谈三国:不以成败论英雄

      在诸葛亮死后的29年里,姜维伐魏大小战役共11次,而不是演义里面的9次。有人说蜀汉的灭亡是姜维过度北伐,百姓疲敝,然而在那个时代,弱小的国家倘若不以攻为守是不能保全的,终将被大国歼灭。稍微懂一点军政的人都明白这个道理,我虽然不懂军事和政治,但是通过现代我们自己的生活中来举例,一个家庭条件贫困的人不进取不努力天天呆坐在家里能发达吗?在那个年代小国通过努力战斗歼灭大国的例子也有。然而这样的事情确实是需要人力和天利来决定的,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姜维他奉命的是诸葛亮,即使在蜀汉后期,人才匮乏,武将凋零的情况下,姜维面对着满朝文武的责备和怨声进攻魏国,11次战役里面有输有赢,有相持不下的几次,魏国也有几次惨败。而最终惨败两次也是输给了邓艾,这里不得不说,邓艾也是一枚军事奇才。试想,如果姜维不北伐,如果他不具备超高的军事才能和忠诚的品格,蜀国又怎能在诸葛亮死后还能幸存29年?在那个年代,大国和小国之间都是你不进取,别人就想来消灭你。

闲谈三国:不以成败论英雄

      当时宦官黄皓一心想把姜维的兵权给他的亲信阎宇,一个不会打仗的人如果掌管蜀国兵权,蜀国能维系29年吗?后主刘禅昏庸无能亲信小人,姜维在朝中威信不足,恐被陷害,不得不避往沓中屯田。蜀汉最终的灭亡也是在姜维沓中屯田2年后,说到这里不得不提姜维的死,我看演义的时候被诸葛亮的死和姜维的死给看哭了。假如刘禅没有投降魏国,姜维是必定会拼死回来保驾的,然而历史没有如果,即使在刘禅投降之后他还是在用计想击败魏军,利用邓艾和钟会不合这一弱点来引起魏军内讧,然而最终计败,姜维心痛难忍,应该是类似于心脏病一类的吧,最终死于乱军之中,他为了诸葛亮的遗愿流尽了生命的最后一滴血,他的一生燃烧的过于彻底,而又死的何其悲惨,是唯一一个死后被魏军剖腹的蜀军,而不是像演义中那样和谐。临死之时他说:“我计不成,乃天命也。”这句话实在让人内心五味陈杂,替姜维感到痛心。实际上刘禅昏庸无能,蜀汉王朝早已残破不堪,皇帝都已经投降了,姜维再怎么努力又能怎样?魏国监军卫瓘说:“蜀国灭亡非将军之过,实乃后主昏庸所致”。他倒下了,那个腐朽破败的蜀汉王朝终于走向尽头。他的死宣告了兴复汉室的理想彻底破灭,从此没有季汉。

闲谈三国:不以成败论英雄

    历史的洪流中,姜维只是腐朽政治下的牺牲品,倘使他没有失败,计谋成功了又怎样?身后已无主,他又能效忠与谁?然而他的一片忠心确实令我感动,我在思考他一个降将为何能做到如此赤诚忠烈?这大概是因为对于诸葛亮的忠诚,对于兴复汉室的理想的执念。诸葛丞相对伯约一片真心终换来倾心相报,士为知己者死。当年的诸葛亮是为了报答先帝知遇之恩,而后肝脑涂地,死而后已,伯约又何尝不是?连他效忠的蜀主刘禅都已投降了,举国皆降,而唯独他战死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全家被杀,试想在那个动乱不堪的年代,生灵惨遭涂炭,保命已是艰难,他本来就是一魏国降将,他若投降岂不是可以保全自己和家人?然而他却自始至终铭记:先帝之志,丞相之托,不可忘也。丞相厚恩,维万死不能相报。

闲谈三国:不以成败论英雄

      历史的车轮在不断前行,即使他们至死也没有实现理想,诸葛亮、姜维、关羽……但是他们赢得身后名,经历了千秋万代,依旧被后世敬仰。三国时期有太多令后世崇拜的人,他们或许没有完成理想,最终失败,然而并不影响后人对他们的高度评价。而我对历史尚且孤陋寡闻,只因实在钦佩英雄们的高尚品格,今天才啰嗦至此。他们与生俱来的忠诚的品格永远被人怀念。有人说年老不看三国,因为里面全是权谋与诈术,然而我看三国看到的是一批批跟随刘备的忠义之士,看到的是人性的纯良,坚持理想,坚守信念,坚守道义,恪守忠诚。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的高尚品格,忠君爱国的优秀品质,这些闪闪发光的历史人物形象如此鲜活的一遍遍在脑海中浮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CoderW:邓艾大军攻到,诸葛瞻(诸葛亮儿子, 主休战派):我于内不能除去黄皓,于外不能制衡姜维,进军又不能守卫国土,有何脸面回去,遂和儿子战死绵竹.可以看出蜀国内部矛盾是很严重的, 他是反对姜维主战的, 最后战死, 你也不能说他不爱国, 只是每个人的方法不同, 历史没有如果, 对错每个人也有不同的看法. 不过个人也觉得姜维北伐太频繁, 完全没有考虑国情,百姓脸带菜色.虽然是为了完成丞相遗志, 但实则确实加速了蜀国的灭亡, 蜀国的国力, 进取不足, 守城有余, 确实应该休养生息一下, 准备好再北伐. 以上仅为个人看法~
    浮尘拂尘:@CoderW 谢谢简友来访,您的点评很有见解:+1:
  • 71bfeeb32a74:写的真好
    浮尘拂尘:@串球山人 感谢简友来访
  • 浮尘拂尘:感叹历史中的人物,尊敬、崇拜,有感而发。
  • 苏坡拉底:印象里好像没读过女生评的三国。第一次读,酣畅淋漓,写的真好!
    苏坡拉底:@卷帘青山 😄😄
    浮尘拂尘:@苏坡拉底 感谢简友的评论:pray::pray::pray:
  • 今天会比昨天好明天会比今天好: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
    今天会比昨天好明天会比今天好:@今天会比昨天好明天会比今天好 您的文章很有见地。👍👍👍👍
    浮尘拂尘:@今天会比昨天好明天会比今天好 感谢简友读文。
  • 涓涓清流_00:👍👍👍👍👍
  • 孤单的飞鸟:历史是失败者的历史:wink::wink:
    浮尘拂尘:@孤单的飞鸟 是因为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smile:
  • 穿拖鞋的蚊子:三国时期英雄人物极多,各方使尽浑身解数也难以消灭对手,斗争极其精彩又万般无奈!
    浮尘拂尘:@穿拖鞋的蚊子 简友所见略同。
  • 浮尘拂尘:感谢《历史》《散文随笔》《想法》《国学与经典文化》对此文的收录。感谢各位简友对此文的评论与:+1:第一次写文,文笔粗糙,只走心写感想,愿与君共分享。
  • 8cf5e6dc4be5:我看的是陆毅版的诸葛亮 只有8.9十级 并没有看到后来的姜维 邓艾 今天有幸看到三国后期的样子 谢谢你
    浮尘拂尘:@文人墨客一生吼 谢谢简友对此文的关注。此文对你有帮助我很开心。
  • 若初的清明觉知:👍👍🌸🌸
  • b6e9bbe6c4ce:写的挺好,加油
  • LH来慧:👍👍👍
  • 翰墨诗韵:能对三国演义了解的这么全面透彻,分析的深刻中肯,确实了不起!👍👍👍🍵🌹🌹🌹
    浮尘拂尘:@翰墨诗韵 谢谢这么高的评价
  • 黄河歌者:精彩文章👍👍👍
  • 浮尘拂尘:这是毕业后第一次动笔写感想,文笔拙劣,只是很想记录这一段想法,哪怕能带给读者朋友一点共鸣也是不错的。:blush:

本文标题:闲谈三国:不以成败论英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vlzp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