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石前盟和金玉良缘,这是红楼梦主线里的两段感情故事。关于这两段姻缘,书中有人中意前者,有人中意后者。笔者认为,中意前者里面最有分量的人物便是贾母,曹公埋下不少伏笔,我们且一一来看。(仅参考前80回)

一、空穴不来风,小厮话里藏深意
贾母是中意黛玉的,这一点,曹公埋了不少的伏笔。
原文有一段讲贾琏的小厮的话,原文如下图。

兴儿的身份可不简单,那可是贴身小厮。这样的人,非常会办事,也十分会做人,若不是十拿九稳的事情,绝对不会乱说的。而能够让这些小厮们都十拿九稳的,必然是老太太那便的意思了。
当然,兴儿不可能有接触老太太的资格,但是他是贾琏的贴身小厮啊,而贾琏的妻子可是王熙凤,这是最擅长揣测老太太意思的人物。所以从这件事便可以知道,贾母必然是非常中意黛玉的。

而小厮的话里也交代了,之所以不立刻定亲,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年纪太小。当时的宝玉黛玉都只有十一二岁的样子。此外,最主要让贾母不指婚的原因,还是因为黛玉素来体弱多病。
二、不指婚,才是对黛玉最好的选择
聪明如贾母,宝玉和黛玉的心思她绝对不可能不知道。但是贾府是大户人家,哪怕背地里干了不少违背礼教的事情,可明面上的一些东西,怎么都无法抹去。

明清时候的大户人家,管家的都是少奶奶,如王熙凤、秦可卿等。偌大的家族,无数的奴仆,这都不是多么好管的差事。也不是说黛玉管不了,可她的身体太弱了,一直在生病。贾母可能真的不在意,但她不得不顾忌宝玉的母亲,也就是王夫人的意思。
王夫人对黛玉可没有那么多的宠爱,所以她必然会为宝玉打算。而黛玉入门,就算不让她去管家,病怏怏的几乎很难为贾家开枝散叶。就这一点来看,只要贾母准备指婚,第一个不答应的必然是王夫人。而如果嫁了进来,不讨婆婆喜欢,受苦的还是黛玉。

贾母舍不得黛玉受苦,外加那么一点点替贾家考虑的私心,所以她没有提这件事。此后薛姨妈到,她和王夫人是姐妹,那些个私底下打的小算盘,贾母不可能不知道。这可是个活了很长时间的老太君啊,所以她这个时候暗下不提,反而以宝玉太小为名,阻拦家族里想要给宝玉指婚的人。这又何尝不是一种保护?

而客观上来看,黛玉的身体原因,确实让她吃了不小的亏。贾母是没有指婚,但不指婚,并不代表她有多么中意宝钗。
三、明里暗里打压,为黛玉铺平道路
贾母最中意木石前盟的证据,还是在她去清虚观打醮时说的话。当时观里的张道士想要为宝玉说亲,但被贾母想也不想的拒绝了。贾母是这样说的:

这是明面上的答应和暗地里的推辞,古代人之间的交流方式,可没有如今这样的简单粗暴。所以我们在读的时候,也不能只看表面上的文字,而要去体验其中真正想说的话。

贾母的借口是宝玉不该早娶,但这件事,在整本书里就只有贾母这样说,可见是个借口。而不管根基富贵,只要模样,这不妥妥地在说黛玉吗?
就算这里是笔者想多了,但贾母明里暗里阻拦宝玉定亲可是事实,若非有贾母,金玉良缘这件事可能在元春省亲后就成了。

元春省亲后赏赐的东西,宝玉和宝钗是一样的,这摆明了是在给金玉良缘加码。这件事极有可能是王夫人的意思,毕竟元春可是她的亲闺女。而贾母怎么做的呢?很快她便在清虚观里表明自己的态度:宝玉太小,不适合定亲,孙媳妇也不需要多么富贵的人家,普普通通就好。
可见,贾母并不喜欢金玉良缘,否则犯不着这么说话。
四、选择宝琴,不过为了平衡
对于当家主母而言,最重要的一件事便是维护家族的平衡。

薛姨妈、王夫人中意宝钗,而贾母自己则中意黛玉,只有这样,才能解释宝琴来的时候,贾母忽然说要选宝琴做孙媳妇这件事。
古代的婚姻,到底父母之命要更大一些,贾母给孙子指婚,只要父母反对,就做不到。而她如果强行这么做,王夫人虽然迫于孝道会同意,但日后一定会给黛玉小鞋穿。而且王夫人的性格可真的不是逆来顺受类型的,如果贾母真的执意选择黛玉,搞不好王夫人就要入宫请贵妃娘娘赐婚了。

而另外,贾母毕竟是祖母,也毕竟是贾府中的老太君,也毕竟是个普通人。我们应该要允许她在这件事上有所纠结,毕竟黛玉的身体的确是太弱了。但若说她中意宝钗,那可真的是太冤枉了。若是真的中意宝钗,断断不会说出喜欢宝琴做孙媳妇这种事了。

所以,作为曾经的当家主母,贾母看似没有支持黛玉和宝玉,但明里暗里都在为黛玉平衡各方的筹码,让她至少有那么一线希望。而与其说是迟迟不开口,不如说贾母在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来说这件事。
毕竟,既要选择黛玉,还要让王夫人满意,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因为金麒麟而闹误会到宝玉摔玉,黛玉痛哭的局面,贾母长叹一声哭道:

这段话可真的信息量太大了。冤家在古代本就特指夫妻,就算这里贾母用错了,可后面“闹上天的”,也是很有想象力的。毕竟这个时候贾母的身体还很好,能够闹上天去,必然要闹一辈子的。可见贾母根本就没有想过这两个人会分开。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