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恍恍惚惚间,春节假期已结束,满载一车的眷恋与不舍,回到了几百公里外的工作地。
从记事起到参加工作以前,每年过完正月十五元宵节才算过完年,因此元宵节又叫做小年。那时父母都在学校工作,我和弟弟在上学,每年一家四口都有一个完整的寒假,那时的过年,大概从腊月十五就开始,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一家四口有充足的时间享受过年的欢愉。
![](https://img.haomeiwen.com/i23310807/f4e977ba949526ec.jpg)
早些年父母在乡村学校工作,我们家在城里又有房子,寒假时,我们一家人就包一辆车,拉上电视、洗衣机等家电回城里过年,年复一年,年年如此。
早些年,家里只盖了一层房子,铺面和院子里的一间房租出去,留下“一间半”房子自己住。为什么说是“一间半”呢?因为除里间的卧室外,外面一间既是房间又是后门通向前院的过道,租客随时能够“登堂入室”。后来楼上又加盖了几层,父母也调到了城里工作,住的更宽敞,家具家电也不用搬来搬去了。
过年之前,有两件大事要做,一是置办年货,二是“扫尘”,相比之下,我自然更喜欢前者。“扫尘”,顾名思义,就是扫去尘土,具体是扫地、收杂物、扔垃圾、擦玻璃等等繁琐且费力的事情,反正就是让人忙到腰酸背痛。我比较喜欢买年货,背个小背篓跟着父母在超市和年货街到处逛,总能看到、买到不少稀罕的东西。
![](https://img.haomeiwen.com/i23310807/0a147649f83a94f2.jpg)
春节中最忙的一天就是除夕,父母往往早早起床,先把亲戚送的活鸡拿到卖鸡的地方杀好,然后买几条新鲜的大鱼,再买一些卤牛肉之类的凉菜,回来之后煮鸡炖肉,准备晚上的年夜饭。
我和弟弟则负责跟着隔壁的表哥一起贴门神、对联和“福”字,这项工作起初由我完成,后来弟弟大了,就交由他全权负责,等我们以后有了孩子,这项手艺就后继有人了。门神和对联的样式,估计全国都一样,就是秦叔宝和尉迟恭,两位门神的故事应该也是家喻户晓了。
除了门神、对联和福字以外,还要在门头上挂蒜苗、松毛枝和扁柏枝,在门两边各放一个大松毛枝,前者寓意清吉平安,后者则作为守门卫士。
![](https://img.haomeiwen.com/i23310807/099eb6acfcb89df9.jpg)
除夕这天还有一项重要的仪式,就是供奉天地先人和打醋汤。供奉天地先人就是在吃饭之前把每道菜都夹一点放在小碗里,再盛两碗糯米饭,倒一杯酒、一杯饮料,再泡一杯茶,在盘子里放上糖果和水果,一起供到供奉着“天地”和先人牌位的供桌上,再点上、清香、大红蜡烛和油灯,蜡烛一般要买大号的,油灯也要随时添油,确保春节头几天常亮不灭。
打醋汤的具体方法就是在铁盆或搪瓷盆中放入扁柏枝,再把一块烧红的炭放在扁柏上,抬着到家里的每个房间转一圈,每到一个房间就往炭上浇一点开水,炭盆中就会冒出一股白气,同时嘴里念叨着“ 清清吉吉”之类的吉祥话。据说打醋汤可避邪净宅,把宅、室内暗藏的魍魉鬼怪,邪气污垢都清理出去,使自家的宅室干净、平安,诸事顺畅。打完醋汤,一家人就要聚在供桌前,由长辈带领在供桌前三叩首。
做完这些,炸响一挂鞭炮,就可以一边看春晚一边吃年夜饭了。一般年夜饭要在铺着松毛的地上吃,据说是当年众人合力铲除了邪兽“夕”,怕它的同伴看到血迹报复,所以用松毛遮盖。最近几年家里人都长胖了,坐在地上不方便,于是就把松毛铺在桌子上。每年母亲都会告诉我们炒八个菜就够了,但最后晚宴上必然会有十几个菜。曲靖的习俗是大年初一不动刀、不做饭,每年初一基本就是热头一天的年夜饭吃。
![](https://img.haomeiwen.com/i23310807/0e4b123d0be41dbc.jpg)
吃罢年夜饭,洗个澡换上新衣服,就到了最激动人心的发压岁钱的时候了,虽然已年近30,也参加工作好几年了。不过每年还是会收到父亲给的压岁钱,不知道以后结婚了还有没有。
收完压岁钱,全家人就围着火炉一起烤火守岁,待新年钟声响起,再炸响一挂鞭炮,辞旧迎新之际,新的一年就这样悄然来到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