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澜山夜话
看谱说菜—邬殿元的焦圈 - 草稿

看谱说菜—邬殿元的焦圈 - 草稿

作者: 霍YE在吃2020 | 来源:发表于2020-02-16 21:58 被阅读0次

    前两天没有说菜谱,今天咱们回来接着说。

    一说焦圈,每个北京人都会立刻想起豆汁跟咸菜丝儿来了。

    这些年饮食风气一直不太好。只要一提起北京风味,大家立刻就想起什么豆汁焦圈咸菜丝儿,要不然就是卤煮,再不然就是炒肝包子。这么宣传好像北京饮食文化一直都在这些东西周边转悠呢。说实话,真的不是这样!首先,北京虽然不如南方物产丰富,但毕竟是皇城啊,就按社会阶层饮食划分,也比别的城市多一个宫廷菜呢不是?平民百姓,生活虽然俭朴,但多年来行业竞争,商家都要绞尽脑汁通过改善技术使自己的出品出类拔萃,更胜一筹呢。无论怎么说也不至于这么贫瘠啊。只是这些年,路子走偏了。这股风气搞得让外地食客以为北京就这些东西呢。

    九十年代初,白塔寺全国政协礼堂前边,武定胡同和锦什坊街交界处西北角有一家清真小吃店叫“森桂斋”,特别小,就是传统的临街两间铺面。后身是操作间。这个店在这条街上有年头了。那个时候的人本份,手艺也都没有丢。每天早晨,不大的铺面摆出来得早点也是琳琅满目。从种类看,比现在的护国寺小吃种类少不到哪里去。但是做得精啊!芝麻酱花卷,椒盐花卷,牛肉包子,素包子,芝麻烧饼,椒盐烧饼油酥火烧,鞋底子火烧,白油饼四六寸,糖油饼似鼓盖,不光种类多,东西地道,买到手一吃,都是热热乎乎的!各位现在再去小吃店,吃到热东西可真不多了。

    印象最深的,也是到现在也是最想吃的就是他家的红豆粥。红小豆熬的。滑溜,腻乎,甜度正好,粥面上泛着一层光,一喝,烫嘴!红豆和米真正达到了融化的状态。我那个时候年轻,爱吃厚重之物,经常是来二两包子,一碗粥,特别舒坦。有时候家里吃了早点出来,到了门口也走不动道,单来一碗红豆粥溜溜缝儿。您说这瘾大不大?

    说北京现在没有太多的好吃食,这我信。当年我特喜欢的森桂斋在九十年代中期关门了,店铺出租给了外地人,也做清真饭馆,卖甘肃的羊肉泡馍。那就不是一回事了。从那时候开始,好像北京做早点的商量好似的,一下子都做不好了。

    北京其实有好吃的。即便是现在这些不好吃的,当初认真做起来,也都非常好吃。要不然这么多年留不下来。今天就说这焦圈,不管别人怎么说,近些年我一直不爱吃。干,艮,倔。我从来没有觉得他跟豆汁搭配会好吃。我爱喝豆汁,到了饭馆,点一份豆汁,我就只要咸菜丝儿,有人说焦圈应该配火烧,往里一夹,手一拍,哗啦酥了,我没吃过那种感觉。当年森桂斋没关门的时候我净顾着吃豆腐脑和红豆粥了。我家大爷冯怀申就是面点大师。我跟他聊过,过去的焦圈真的是掉在地上摔八瓣,都捡不起来。后来没有人做了。能做好的时候我没赶上,可惜啊。

    前一段时间,有小兄弟问我,我想提升一下,您给我推荐几本书吧。我说,一是看烹饪教材,做饭的道理都在里边写着呢。再有看老菜谱,那时候的师傅办事认真。就像今天这个焦圈的做法,从和面到制作,甚至他的专用工具小炸刀都写得清清楚楚。老师傅们写得太详细了。

    说起炸焦圈的炸刀,还真有一个故事。这个小炸刀,市场上从来没有卖的,都是炸焦圈的人自己找材料加工的。这本书五十年代出的。那时候的事情我不清楚,后来的小炸刀都是用瓦工刀裁出来的。是瓦工刀的四分之一大小。我怎么知道的呢?当年我跟我家大爷刚认识,聊到这件事,大爷说他的炸刀丢了,特别可惜。我当时热血沸腾,从各处朋友那里还真找过去的老瓦工刀,又找人裁出来一把送给我家大爷。您说我这人够有瘾的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看谱说菜—邬殿元的焦圈 - 草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vtvf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