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债台高筑
晚上,潮湿的出租屋里。
五岁的近儿刚打开灯,英子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回来了,一头栽倒在炕上,睡着了。近儿乖巧懂事,她轻轻地给妈托了脏兮兮的鞋,然后蹑手蹑脚的把鞋放到外屋的角落里。近儿把早己晾好的白开水放到英子身边,轻轻唤着“妈妈,喝点儿水吧”。
英子今天又去摘棉花了,这活她己经干了十四天了。九月的天气,说变就变,眼见气温下降,棉花价格比前几天又降了两角钱,包地的张老板,更是催的急,"你们这几个姑奶奶,抓紧点,明天棉花又该降价了,赶紧摘吧”。
英子不应声,只顾摘自己的。看着这一眼望不到边的棉田,一片白茫茫的,棉株从底儿到梢儿开得那叫一个白,没几个叶子,很好摘的。张老板为人不赖,昨天就跟英子和她的三个一起打工的老乡说:"每斤再给你们加五分钱,按四毛五过秤,你们就撒着欢儿的摘吧,不会亏待你们的″。英子听了,心里更是高兴。心里默默算着,一天英子就能摘到二百斤,能挣到九十元,这样干下来,收完秋,就能还清王嫂家的债了。想到这里,英子提了一下系在腰间的饲料袋,双手加快了速度。
英子的男人大壮在镇上开了一家木工厂,贷了基金会六万元钱。起初生意还可以,大壮信心倍增,决定大干一番,但好景不长。基金会倒闭了,放出去的贷款立马收回,这下大壮傻眼了。怎么办?部分贷款买了设备,己成固定投资,还没赚上成本,怎么还贷款,急得大壮整天唉声叹气,抓耳搔腮。最后,基金会把大壮告上法院,法院强制执行,把大壮的厂子打了封条,还把大壮家仅有一台二十二寸大彩电封了,这是他家最值钱的东西了,那年春晚大壮沒看,年三十的饺子英子没包,俩人各自偷着抹眼沮儿。
大年三十,英子盘算着。饺子可以不吃,但日子总得要过。“明天我就去借,不管想什么办法,先还上贷款”。她使劲推了推身边大壮,“这事交给我,你别管了”。
第二天,英子开始拜年了,七大姑八大姨,东邻婶子西邻大娘,先是问好,后是接钱。英子用自己话说,脸不要了,事就能办过去。她从不瞒着闷着,大壮做生意赔了钱,急等着用,不出两年,一定还清。英子东奔西走,亲戚邻里能上门的,都借过了,承诺的话说了一遍又一遍,最后还差两万多,怎么办?英子突然想起了几个要好的同学。她们听后,纷纷解囊相助。有句俗语说的好,困难之后见真情。英子终于凑够了钱,把贷款还清了。
往后的日子可咋过呀?大壮会木工活的手艺,出门打工,说走便走,明天就元宵节了,大壮沒想这些,嘱咐英子保重身体,看好近儿,匆匆踏北上的列车。
(未完侍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