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抽不抽烟我到没什么感觉,19岁的成年人也起码有点B数的,选择抽烟或者不抽也是个人的权利。前几天微博上爆出一个瓜,王源抽烟。
我们倒是想聊一聊“人设”这件事。毕竟人家处心积虑运营的就是这个,拿来装逼的是这个,流量跟的是这个,粉丝消费的也是这个。
我曾经很想很想写一篇文章《活在人设里的人有多累》。
文章大意跟标题也差不多,后来嘛,就搁置了,现在有点感觉,再拿出来写一写。
/ 一 /
我们用人设来包装自己
以前初高中看的玄幻小说,男主永远都是习武奇才或有神物相助;女主永远都是美貌天仙、身世显赫;男二永远在巴结女主、给男主捣乱;然后男主永远都是在“越级打怪”、“杀人越货”……
一开始看觉得好爽,简直的屌丝逆袭的典范。但看了两三本之后就觉得,每个人都好像按着既定的套路走,网文写手写完一本后,第二本还是换汤不换药地继续走一样的剧本。就觉得没意思,不再看了。
那个时候,就已经对作品里的“人设”有一些模糊的概念了。
“人设”这个词,这些年谈得比较多,尤其是各路明星的人设崩塌,几乎普及了这个词。
下面是某百科里的定义,但我觉得不算到位,只是阐述了一个人的外貌特征。
后来我学传播学,有一个理论,我觉得很适合拿来用在人设上,叫“拟剧理论”或“戏剧理论”,也可以称为“前台/后台理论”。
它关注的是日常生活中人们如何运用符号预先设计或展示在他人面前的形象,即如何利用符号进行表演。
简单地理解就是:每个人都在有意识地经营着“自己”。
你看一个人朋友圈,就大概知道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但其实那是真的他吗?不一定,只是他想让你看见的他。
拿我自己来说事儿吧,高中有段时间我特别喜欢往qq空间里发说说,也就是那些死矫情的文字,发完还特期待朋友评论点赞。
那个时候的我大概是非常处心积虑地在营造自己的人设吧,当然当时的我可能不这么认为。
而事实是我在努力地展现一些什么东西,在不知不觉中把自己包装成了一个多愁善感的中二少年。
现在想来,还真是不堪回首。。。
再就是我经历了从人人网到qq空间、贴吧,再到微博、微信等社交网络的变迁,越发感受人设的普遍性。
然后我就很少发朋友圈,甚至经常关朋友圈了,结果有一天跟朋友讨论着这事儿的时候,朋友冷不丁告诉我一句:你不发朋友圈,也是人设啊。
我一时语塞。。。。为什么这么有道理???
/ 二 /
“我发朋友圈不过是用来装装逼”
——可有人真的吃这一套
之前看过一个新闻,顺丰快递员私自拆分客户包裹,还将女客户私人物品拍摄下来发朋友圈。
当事人看到了这条朋友圈,当然质问快递员啊。
然后有人扒了这个快递员的朋友圈。
一个成年人,顶着公司的规章制度,冒着风险拆封客户的包裹,就为了发一些装逼的朋友圈说说。
不难想象,排除一些屌丝心理作祟的原因,为了营造自己的人设,有些人真什么都敢做。
可怕的是,还真有人为这些人设买单。
我之前看《和陌生人说话》的一期,讲的是PUA(可以简单理解为“把妹达人”,实在好奇的请自行搜索查询)。
PUA大部分技巧性的工作就是在营造人设,最终哄骗女性成为自己的玩物,甚至诱导受害者自残。
而事后得知自己受骗了的女性,才意识到自己遭受了毁灭性的伤害,即便脱离了,以后也很难再和男生正常相处,难以建立信任感。
/ 三 /
你能接受偶像人设崩塌吗?
不说PUA这么严重的,就拿这次吃瓜的对象来看,无可厚非,作为一个偶像,公关团队肯定要为其建立一定的人设。
错就错在这个人设太阳光积极了,以至于你不能做一些不阳光、不积极的事情,否则就是欺骗,就会受到谴责。
我不想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这样冠冕堂皇的话,也不想给他洗地,抽不抽烟,关我屁事。
但在找这篇文章的素材的时候,我看到真人秀里他说的话,才觉得他大概也挺辛苦的吧。
然后在道歉的微博里他还是要说:“我一定会以此为戒,成为更好的大人。”——继续维护人设。
/ 四 /
成年人的世界
谁不是活在人设里?
今天我们吃个瓜,明天发个微博、朋友圈;昨天你做了什么事情,今天你不想做那个事情……
看起来都是你自己做的决定,其实,你所做的任何事情,或许是在为“你”服务呢?
写到这里,我忽然想到,这篇文章又在给我自己营造一个什么样人设呢?
比如说:写的什么乱七八糟“人设”,还不是蹭热点,文笔又不咋地的作者。
我又想,不对啊,我这个思考者的人设是哪里来的?
我继续想,更不对啊,我这个思考自己是思考者的人设是从哪里来的?
……
最后我想,是一串什么样的代码控制着我这个AI,思考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
我一直很喜欢一句话,之前用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签名。
最后分享给大家:
你以为自己在说话,其实是话在说你。
关于人设你还有什么想说的吗?欢迎到评论区跟我聊聊。
- End -
更多好文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