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端午节,自从端午节被列为法定假日,并同时可享受一天带薪假期,大诗人屈原越来越被人敬仰,并感念他的悲悯人生。
屈原是楚国三闾大夫,秦国攻打楚国时,屈原力主联齐抗秦,可遭到贪生怕死的贵族们的排挤,失去了楚怀王的信任。屈原被流放,在最后得知楚国已亡,便纵深一跃,沉入汨罗江。
楚国老百姓们痛惜英才,奔赴江边追忆屈原。包了角黍投向江里喂鱼虾,以免它们吃了屈原的尸身。他们划船打捞屈原的仪式,也传承至今,成为了民俗活动,甚至是竞技体育项目赛龙舟。
屈原留给后人的不仅是一天假期、一枚粽子、一项民俗活动。更多的是诗辞文化,爱国精神的传承。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被誉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尽管中国最早诗歌由孔子等人收集编撰,并收入《诗经》著作。而屈原的创作将中国诗歌从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屈原的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以屈原作品为主体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与《诗经》并称“风骚”,是后世诗歌始祖。
我的祖先们都是秦国人,我同情这位当年被灭国的楚国人。朝代更替在中国五千年历史发展过程中,是很平常之事。楚国的灭亡,成就了屈原的爱国之心,成就了屈原的举世之作。
屈原无疑是投水自尽的人物中最出名的一位。时至端午,我们也不难联想到其他投水自尽的名人,比如王国维、老舍等。
王国维是第一个将西学和国学相结合研究的博学之人,中西文史哲相结合,开创了学术新领域。曾经任末代皇帝溥仪的老师,在学生被迫下台后,王国维忠于自己的朝廷,甚至与人相约投河殉清。可见其人也是一心为学,一心做人。后来他应邀出任清华大学国学院院长,在将自己所学立书著作传授后世之后,一个人去了颐和园,投身昆明湖自尽。那本《人间词话》是学习全面理解中国旧文学的参考书。他的遗书"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更是让人难以捉摸,至今都没有被准确解读。
再说老舍先生,他是满族平民,出身贫苦。他的作品大都取材于生活中的小人物、小事情。最经典的有《四世同堂》,《茶馆》,《骆驼祥子》等等。作品语言描述非常精巧生动,后来他当之无愧的被称为第一位人民艺术家。老舍的一生,总是勤奋忘我地学习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1966年,由于受到文化大革命运动中恶毒的攻击和迫害,老舍被逼无奈之下含冤自沉于北京太平湖。
都是历史上不同时期,不同领域里有名的第一人,都对中国文学发展有过伟大的贡献,但都在有生之年遭遇了时事动乱,最后都用同样的方式表达了对世事的无奈、对生命的了结。
时也,命也!
今日在享假日,闻粽香,戏龙舟之时,对这些逝去的人们多一份追思......
读一首诗,诵一句辞,阅一段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