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忆

作者: cf37133b6b4d | 来源:发表于2017-05-29 20:30 被阅读84次
端午忆

又到一年端午节,自从端午节被列为法定假日,并同时可享受一天带薪假期,大诗人屈原越来越被人敬仰,并感念他的悲悯人生。

屈原是楚国三闾大夫,秦国攻打楚国时,屈原力主联齐抗秦,可遭到贪生怕死的贵族们的排挤,失去了楚怀王的信任。屈原被流放,在最后得知楚国已亡,便纵深一跃,沉入汨罗江。

楚国老百姓们痛惜英才,奔赴江边追忆屈原。包了角黍投向江里喂鱼虾,以免它们吃了屈原的尸身。他们划船打捞屈原的仪式,也传承至今,成为了民俗活动,甚至是竞技体育项目赛龙舟。

屈原留给后人的不仅是一天假期、一枚粽子、一项民俗活动。更多的是诗辞文化,爱国精神的传承。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被誉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尽管中国最早诗歌由孔子等人收集编撰,并收入《诗经》著作。而屈原的创作将中国诗歌从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屈原的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以屈原作品为主体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与《诗经》并称“风骚”,是后世诗歌始祖。

我的祖先们都是秦国人,我同情这位当年被灭国的楚国人。朝代更替在中国五千年历史发展过程中,是很平常之事。楚国的灭亡,成就了屈原的爱国之心,成就了屈原的举世之作。

屈原无疑是投水自尽的人物中最出名的一位。时至端午,我们也不难联想到其他投水自尽的名人,比如王国维、老舍等。

王国维是第一个将西学和国学相结合研究的博学之人,中西文史哲相结合,开创了学术新领域。曾经任末代皇帝溥仪的老师,在学生被迫下台后,王国维忠于自己的朝廷,甚至与人相约投河殉清。可见其人也是一心为学,一心做人。后来他应邀出任清华大学国学院院长,在将自己所学立书著作传授后世之后,一个人去了颐和园,投身昆明湖自尽。那本《人间词话》是学习全面理解中国旧文学的参考书。他的遗书"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更是让人难以捉摸,至今都没有被准确解读。

再说老舍先生,他是满族平民,出身贫苦。他的作品大都取材于生活中的小人物、小事情。最经典的有《四世同堂》,《茶馆》,《骆驼祥子》等等。作品语言描述非常精巧生动,后来他当之无愧的被称为第一位人民艺术家。老舍的一生,总是勤奋忘我地学习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1966年,由于受到文化大革命运动中恶毒的攻击和迫害,老舍被逼无奈之下含冤自沉于北京太平湖。

都是历史上不同时期,不同领域里有名的第一人,都对中国文学发展有过伟大的贡献,但都在有生之年遭遇了时事动乱,最后都用同样的方式表达了对世事的无奈、对生命的了结。

时也,命也!

今日在享假日,闻粽香,戏龙舟之时,对这些逝去的人们多一份追思......

读一首诗,诵一句辞,阅一段文!

相关文章

  • 端午起情思

    端午忆,忆端午 端午至,情思起。 一在床上躺下,便有重重繁杂的事儿向我涌来,勾动起无数心酸的回忆。几度物换...

  • 忆端午

    小时候 端午是一个热闹的节日 赛龙舟,吃粽子,锣鼓喧天 还记得奶奶一片虔诚,求得“龙舟须” 小心翼翼地编织成手绳,...

  • 忆端午

    2018端午 记忆中的端午节,印象很深刻,充满了仪式感:老家是五月初四过节的,传统是为了躲避“红毛”的抢吃...

  • 忆端午

    曾记否,细雨蒙蒙,烟云缭绕。鸡鸣初晓,几多孩童,手系彩线,轻采艾蒿。折几柳条,七彩葫芦,房檐屋下,高高悬挂。小小少...

  • 端午忆

    又是一年的端午,每一个节日总会想起曾经儿时在乡下度过的那些久远的时光。 那时候有爸爸妈妈,爸爸虽然长年不在家,但是...

  • 忆端午

    今天再次读了丰子恺的《端阳忆旧》、沈从文《边城》、汪曾祺《端午的鸭蛋》中关于端午节的记录。比起丰老、沈老、汪老的端...

  • 端午忆

    《端午忆》 文/巴黎望月 钟声敲醒五月的梦,辗转出千年的故事, 乘夏日的暖风,将叶叠着叶包裹温馨,丝线绕绕缠牵念 ...

  • 忆端午

    荣儿 五月五,是端午!往年的这个时候都是在老家,和父母...

  • 忆端午

    2018年的端午节,是5月18号,前一天是父亲节(17号是6月份的第二个星期天)后一天是芒种(19号) 七六上下同...

  • 忆端午

    又是一年端午,睡到七点半麻麻电话来,窗 外麻雀,遥远的布谷。我喜欢听布谷,来自山林接着地气的声音,招唤季节,...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端午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wllf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