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问:“释氏亦务养心,然要之不可以治天下,何也?
话说的就是有些人只要求自己的心里没有事物,他们觉得这样就是心中无欲了,可是这恰恰就是一种大欲,比物质上的欲还要可怕!况且不再事上磨,你不会知道自己的心境到底可以稳定在什么层次!你觉得自己的心境很高,可能碰到点事情就变成废墟啦!
你看看下面阳明先生的说法,也算是一种具体的解释:”先生曰:“吾儒养心未尝离却事物,只顺其天则自然就是功夫。释氏却要尽绝事物,把心看作幻相,渐入虚寂去了,与世间若无些子交涉,所以不可治天下。”
良知存在于事事物物之中,怎可有一物不存良知?你抛弃了事事物物中的一些,就是抛弃了含有良知的东西,那么你就是没有致良知,也就是说你没有得道
再看看下面一段:或问异端。先生曰:“与愚夫愚妇同的,是谓同德;与愚夫愚妇异的,是谓异端。”
真正的得道,或者说真正致良知,就要像《道德经》说的和光同尘,要玄同,要有玄德!
所以说不要躲在犄角旮旯,不要崇尚怪异之说!我们还有一句话叫做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哪一个更牛逼?这不需要说了吧?与覆盖面更广大的逻辑相合才是更靠近根本的!
当然了,我不赞同阳明先生说的佛家就是他说的那样,佛家真正的就是为了救苦救难,救人于水火,后世的那些变态的理论,那都是一些混账东西整出来的,根本就不是真正的佛学
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阳明先生要表达的道理是正确的,只是他对佛学有了误解,当然了,阳明先生对道家也有误解
这不能怪阳明先生,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侧重点,他不可能把世界上的所有事物以及所有的关系都理清楚,所以说“术业有专攻”也是这个道理,不能强求一个人把所有的事事物都精通,这是不可能的
但是有一点,你只要知道良知,或者说你只要真正的悟了道,那么你就可以很容易明白这世界上的存在,只要你有时间去学习,只要你有时间去关注,你会比其他很多人都要更容易的掌握那个事物的逻辑规则
可以理解为以面盖点很容易,以点盖面不可能!良知就是面,你要做的那一点事情就是点,这个道理简单吧
也就像我们的生活与工作当中,那些当领导的不一定会做一些具体的事情,但是他可以指导你去做这些具体的事情,而你却没有办法像他一样指挥千军万马!
这就是掌握道的人与掌握术的人的区别!比如说一棵树,它只有一个主干,但是,可以分化出无数个分支,或者也可以开出无数花朵,一些分枝干可以断掉,花朵可以凋落,一切在来年多数都会回来。如果没有了主干,那么可能就没有以后了
事事物物离不开良知,或者说离不开道,就像枝枝叶叶离不开主干!有道的人不会去抛弃哪一个存在,因为每个存在都是道的子孙。你也可以理解为主干不能永远抛弃其他的枝枝叶叶,否则它又是谁的主干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