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语·周语·中·第9则·二
刘康公论鲁国大夫的存续
360百科记载:刘康公,为周顷王的儿子、周定王的弟弟,周定王八年(公元前592年),又封刘邑与王弟季子,王季子称刘康公。
原文
上任事而彻,下能堪其任,其所以为令闻长世也。今夫二子者俭,其能足用矣,用足则族可以庇。二子者侈,侈则不恤匮,匮而不恤,忧必及之,若是,则必广其身。且夫人臣而侈,国家弗堪,亡之道也。」
笔记
君主所交办的事务能完成,臣子能胜任交办的任务,国家才能长治久安。季、孟二人节俭以足用,财富足够用就不会取用于民,民众喜悦,就能够庇护族人。
昨天重温《大明王朝1566》沈一石留给贪官们的信就写着类似的判断,倘若皇帝能够节用,百官实心用事,百姓自然安居乐业。
叔孙、东门奢侈,奢侈就不会体恤贫困,贫困者得不到体恤,忧患必然会降临,这样必然会危及自身。而且人臣奢侈,国家无法承受,这是灭亡之道啊!
明代后期,土地集中豪门大户,这些土地不用交税。明朝初期税收大几千万两,到明朝中期降为3千万两税,最后是崇祯一年收几百万两。财富都集中到了朱家子孙和大地主身上,带来的发达的市场经济其实是畸形消费。
原文
王曰:「几何?」对曰:「东门之位不若叔孙,而泰侈焉,不可以事二君叔孙之位不若季、孟,而亦泰侈焉,不可以事三君。若皆蚤世犹可,若登年以载其毒,必亡。」
笔记
定王问:“他们这样能撑多久?”
康公回答:“东门子家是大夫,地位不如叔孙宣子(卿)但比叔孙宣子奢侈,所以不可能连续两朝享有俸禄;叔孙的地位不如季、孟,前者是下卿,后二人是上卿,但也比他们奢侈,不可能连续三朝都享有俸禄。如果他们早死,家族还可以幸免。如果为害多年,家族也一定会灭亡。”
原文
十六年,鲁宣公卒。赴者未及,东门氏来告乱,子家奔齐。简王十一年,鲁叔孙宣伯亦奔齐,成公未没二年。
笔记
周定王十六年,鲁宣公去世。告丧的使者还没有抵达王都,东门家的人已来报告发生变乱,东门子家逃往齐国。周简王十一年,叔孙宣子也逃亡齐国,这正好是鲁成公去世的前二年。
简王是定王的儿子姬夷,下一则《国语》就到了他的时代。东门撑不到周王的更迭,叔孙宣子撑到了简王也不行了,不过三代。
《周语》说的绝大多数都会应验。
现在来看,关键并不在于奢侈还是节俭,而是人类命运共同体。过大的贫富差距是治乱之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