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历史有意思读书让生活美好读书
#红书房#《国语集解》笔记24:仪式的符号本质

#红书房#《国语集解》笔记24:仪式的符号本质

作者: 我叫陈庆红 | 来源:发表于2019-06-19 07:37 被阅读34次

    周语·上·第14则

    襄王使太宰文公及内史兴赐晋文公命。上卿逆于境,晋侯郊劳,馆诸宗庙,馈九牢,设庭燎。及期,命于武宫,设桑主,布几筵,太宰莅之,晋侯端委以入。太宰以王命命冕服,内史赞之,三命而后即冕服。既毕,宾、饗、赠、饯,如公命侯伯之礼,而加之以宴好。

    内史兴归,以告王曰:「晋不可不善也,其君必霸。逆王命敬,奉礼义成,敬王命,顺之道也。成礼义,德之则也。则德以导诸侯,诸侯必归之。且礼所以观忠、信、仁、义也。忠所以分也,仁所以行也,信所以守也,义所以节也。忠分则均,仁行则报,信守则固,义节则度。分均无怨,行报无匮,守固不偷,节度不携。若民不怨而财不匮,令不偷而动不携,其何事不济!中能应外,忠也。施三服义,仁也。守节不淫,信也。行礼不疚,义也。臣入晋境,四者不失,臣故曰:晋侯其能礼矣,王其善之。树于有礼,艾人毕丰。」

    王从之,使于晋者,道相逮也。及惠后之难,王出在郑,晋侯纳之。襄王十七年,立晋文公。二十一年,以诸侯朝王于衡雍,且献楚捷,遂为践土之盟,于是乎始霸。

    内史过之后是内史兴对晋国的观察。

    山西是我精神上的故乡之一。第二次去山西选择着陆太原,逛晋祠。山西在几千年前是夏人生活的地方,西周称之为夏墟,夏代的墟。一个地方叠压几千年的中华史,山川不言,文物沧桑。

    原文

    襄王使太宰文公及内史兴赐晋文公命。上卿逆于境,晋侯郊劳,馆诸宗庙,馈九牢,设庭燎

    笔记

    猪牛羊为一牢,款待上卿用九牢。

    周襄王派太宰王子虎和内史兴颁赐晋文公重耳的任命。晋国上卿在国境迎接。逆就是迎。晋文公在郊外慰劳使者,安排使者在宗庙住下,表示尊重王命,用九牢来犒劳大家,在王庭中设大火把。

    晋文公特别郑重其事。

    原文

    及期,命于武宫,设桑主,布几筵,太宰莅之,晋侯端委以入。太宰以王命命冕服,内史赞之,三命而后即冕服。

    笔记

    到了仪式开始的日子,晋文公在祖先晋武公的庙内接受任命,用桑木设立晋献公的神主位。

    设桑主的信息量很大,涉及西周的礼仪继承制度。 

    刚下葬后的祭祀称为虞祭,虞祭时所立的神主用桑木。亲丧一周年的祭礼叫练祭,用栗树来做神主。周礼仪,在诸侯的虞祭上,天子要给诸侯的继承人颁赐任命和爵位。晋献公已经死了很久了,本来应该用栗木做神主,但是晋文公重选择了为晋献公设桑主,桑主是下葬不久用的,这一举动表明晋文公继承的不是晋惠公和晋怀公。

    晋文公布置几席。太宰来了,晋文公穿玄端,戴玄冠。这是诸侯最下等的祭服,诸侯之子还没有继承爵位,就穿士人的服装。晋文公很懂符号学。太宰见状,以天子的名义赐晋文公冕服,内史兴赞唱礼仪,晋文公经三次辞让后接受了冕服。

    图为汉代冕服?

    这种三让的动作,中国人大概都不陌生,禅让、赐爵,都有这个过程。这是礼仪的妙处。礼仪是外在形式,与心意有合一,有不一,合一是确实认为自己不够格,谦让,但是对方盛意拳拳,推来推去没有结果,接受了。形成礼仪是点到为止,规范了,不要一直争下去,耽误事。大家应该都遇到过,上电梯或者结账的时候,前面的两个人很礼让,争来争去特烦人,这反而是不懂礼的表现。据说日本人上电梯也有这么一个你先请过程,但是只有一让,干脆利落。不一是明明自己心里想要,却依着礼仪假模假式,甚至认为仪式是束缚。这是符号的宿命。

    原文

    既毕,宾、饗、赠、饯,如公命侯伯之礼,而加之以宴好。

    笔记

    仪式结束,晋文公对太宰和内史的酬谢、飨食、馈赠、郊送饮酒等礼仪都按诸侯的等级进行,态度相当谦和融洽。

    原文

    内史兴归,以告王曰:「晋不可不善也,其君必霸。逆王命敬,奉礼义成,敬王命,顺之道也。成礼义,德之则也。则德以导诸侯,诸侯必归之。

    笔记

    内史兴回到朝中,告诉周王说:“晋国是不能不善待的,它的国君一定会称霸。他们迎接王命恭敬,执行礼仪得当。尊敬王命,是讲究上下之分;行礼得当,是具有德行。以德行来作为诸侯的表率,诸侯一定会归附他。

    在一个群体环境中,讲礼仪是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行事方式,就好像诚信在经商中。劣币驱逐良币是环境出了问题。

    打完,收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红书房#《国语集解》笔记24:仪式的符号本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wztqctx.html